據報道,在近日召開的華為2016全聯接大會上,華為宣布與迅達集團合作開發智能電梯,進軍物聯網行業。華為表示,云端技術正逐步改變企業模式及人們生活方式。對此,華為欲利用產業云引領智能世界的構建。
華為欲在提供智能基礎設施方面占據一席之地,并表示建立一個由設備和云驅動構建的“智能”世界不可或缺。華為表示,云端技術在企業數字化轉型中十分重要。其重要性在谷歌、亞馬遜網頁服務、滴滴出行等公司的案例中可見一斑。本周,在華為2016全聯接大會上,華為輪值CEO胡厚崑稱,云端技術改變了企業模式,推動創新,提升用戶體驗,降低成本。“企業利用云科技和云架構更有效地共享資源”。胡厚崑以滴滴打車為例,稱這些公司利用移動技術連接消費者和商家,以創造新的服務價值。
胡厚崑預計,2025年所有企業將高效利用云模式和云科技,下一個云時代將見證眾多垂直產業云端的出現,85%以上企業應用會被部署到云上。這些變化將促進“智能世界”的發展,互聯網連接所有設備,云端成為所有事物智慧的來源。“華為致力于建設成為設備、管道和云端和諧共處的科技制造商。因此,設備、管道和云科技是華為未來投資的戰略中心”。
供應商策略的關鍵點之一在于產業云。通過產業云,供應商與專業市場伙伴合作開發測試產品及服務。在華為2016全連接大會上,華為宣布與迅達集團合作開發智能電梯,進軍物聯網技術以維護并降低發展這一系統的成本。華為企業業務網絡產品線總裁劉少偉表示,去年電梯保有量超過1500萬部,每天承載數十億的載客量。未來30年,城市化發展速度將不斷提高,電梯將面臨巨大需求。在此情況下,電梯維保和公眾安全受到更多關注。
僅在2014年,中國安裝的電梯占世界新安裝電梯總額的68%。對這些電梯進行人工檢查的運營成本十分高昂。劉少偉認為,電梯的管理十分復雜,這也要求我們在這一方面有所創新。以先前發生的電梯事故為例,如果使用更高科技管理,這些慘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
在進行近兩年的產品測試后,華為建立了可安裝在電梯中的物流網網關,利用安裝在電梯里的傳感器收集電梯的狀態信息。數據通過云控制器手機,并通過軟件定義網絡(SDN)架構管理。劉少偉表示,通過在電梯里安裝延遲更低的網關或邊緣計算裝置,管理人員可以對問題實現更快速的反應。如果互聯網連接中斷,終端可以繼續運行,保存數據,并在連接回復后將數據上傳到云端。
由傳感器收集的數據可以用來檢測任何電梯可能存在的問題,并分析系統是否需要維護檢修。網關同樣支持第三方開發商在電梯中安裝應用或發布廣告,這一做法增大了電梯額外盈利的可能性。為保證設施安全,華為將為電梯廠商提供統一聯接和管理、業務自動化運維、以及芯片級、OS級、管道級和平臺級的四重安全保障。收集到的數據將用于改進未來產品或提高現有性能。
迅達集團中國區首席執行官表示,迅達在超過100個國家安裝了150多萬部電梯,其中有20多萬部在中國。迅達需要對其中超過10萬部電梯進行維護。迅達正努力將所有安裝的電梯或服務連接到互聯網,但這一設想的實現時間尚不明確。
華為副總裁兼華為企業網絡產品線CTO周蕪在接受至頂網采訪時稱,迅達集團并不是華為唯一的合作伙伴,華為仍歡迎與其他公司合作。華為提供物流網平臺和終端,以及后端系統。由于設備的生產需要特定專業知識,合作伙伴可以實現在傳感器的制造和開發方面的垂直合作。周蕪表示這一點十分關鍵。
周蕪稱,目前迅達正計劃在中國和歐洲進行新系統的試點項目。但由于試點項目由迅達主導,目前具體的試點電梯數目尚不清楚。此外,華為同樣在非洲、埃及等地區和市場進行電網改造及修建路燈等物流建設。這些路燈可以根據周圍環境自動調整亮度,節省80%以上的電能。
在華為2016全連接大會上,華為企業業務集團總裁Yan Lida表示,通過云部署,企業可以創造更多價值。縱向產業鏈上的公司正在評估如何圍繞云端調整商業模式。目前,云端已經對金融服務、醫療和媒體等方面產生一定影響。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