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在5G智能制造峰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史友康分享了最新數據。他表示,目前在建的5G+工業互聯網項目超過1100個,截至去年11月,全球共發布工業級CPE設備達到21款。
在題為《5G加速行業數字化轉型》主題演講中,石友康強調了5G+工業互聯網的重要價值:涉及網絡升級、集成產品開發等諸多內容,帶動一批新型產業融合終端的發展,培育一批新型解決方案提供商。
“我國錯過了第一、第二次工業革命,趕上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末尾,成為了工業經濟大國,但還不是強國。”他在5G智能制造峰會上指出,工業互聯網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為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提供了切實可行的途徑。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我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基礎設施加快,應用集成已經付諸實踐。
而5G技術低時延、高可靠、大連接的特性,彌補了傳統無線技術可靠性和連接范圍的不足,使無線技術從工業網絡的偶然補充成長為工廠內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兩年來,工業無線連接保持了30%左右的增長速度,其比重不斷攀升,有望引領下一輪工業網絡的爆發式增長;全球各行業在工業自動化生產中應用5G的意愿也在迅速增長,希望推動工廠數字化轉型。
同時,融合應用發展路徑已經提出——首先是從工業的外圍非核心應用起步,主要是優化其IT或部分OT網絡,解決傳統工業無線和有線網絡的痛點和難點,實現業務增值;然后逐步延伸到其核心生產環節,實現IT與OT網絡的融合。
據悉,3GPP及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早就著手制定相關標準,2019年起草標準草案,2020年編制了《“5G+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框架》,現階段,5G+工業互聯網在礦山、港口、電網等垂直行業的應用場景和科技需求已達10余個。
但對于“5G+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未來,石友康指出:開局良好、任重路遠,需要多方攜手持續推進。
石友康認為該產業發展面臨三大挑戰。
挑戰一:產業應用有待進一步探索,比如,重點應用場景有待提煉總結,重點行業積極性有待調動。
挑戰二:技術基礎有待進一步夯實,比如,5G與工業系統的融合,融合安全問題。
挑戰三: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完善,比如,初期研發和建設投資巨大,模組等產業支撐能力不足。
對于挑戰,需要從以下四方面發展著力點:加強5G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增強產業供給能力,優化產業創新發展環境,持續探索融合應用創新。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