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一套能真正適配業務節奏的混合云平臺,讓北汽藍谷信息一度犯難。
自己的云平臺不是沒有,云服務商也不是沒有,而是都不能滿足需求。市場已有的開源方案云平臺雖然模塊組件豐富,也兼具靈活性和擴展性,但商用部署案例偏少。
尤其是在真正涉及到產業生產,適配企業業務流程時,業務場景和技術的復雜度成倍提高。
北汽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
深耕汽車制造多年,北汽的業務線眾多,業務場景復雜。北汽集團不僅有眾多自主、合資品牌,業務線也尤其豐富,包括生產制造、數字研發、汽車后市場、電商平臺,到企業內部 CMS、業務流程、辦公系統等多個條線,涉及研、產、供、銷、服多個業務環境。
另外,原有的IT架構分散。北汽本身建有專有云、兩個OpenStack 資源池,以及各分公司自有傳統物理機資源池,尤其是,此前各分公司自行引入多個公有云廠商資源。
如何把這些完美地捏合到一塊,本身就充滿挑戰。尤其是,還不能夠增加后期運維難度。
產業端亟需技術賦能,而很多原先主要服務互聯網企業,主要提供服務器云端托管的云服務廠商,對復雜的產業環境也束手無策。
兩頭急。
實際上,北汽面臨的是問題,是所有汽車行業主機廠商在數字化轉型中遇到的難題。
產業數字化作為技術紅利下新洼地,企業落地并不容易。產業都在數字化轉型,但是怎么轉,用什么工具,基礎的數字化信息平臺怎么搭,會不會搭建容易運維難,都是問題。
云計算和云服務作為數字化的新基建,新競爭形態下,除了需要有強大的技術支撐,更重要的是對產業的理解能力。
在目前市場上的云服務中,京東云恰恰就是走的便是產業化路線。這固然與京東云在過去數十年對京東集團復雜業務支撐的歷練有關,也是京東云不同于其他云服務商的特有優勢。
作為京東在產業數字化布局的重要抓手,通過數年的磨礪終于亮劍,京東云也形成了整個集團的第三增長極。
01 百煉成鋼
京東云正在形成一股新的力量。
2020年3月,京東云與AI事業部將原京東云、京東人工智能、京東物聯整合為了京東智聯云,成為繼零售、物流、京東數科的第四大核心業務板塊。
到了2021年1月,京東數科、京東云與AI進一步整合,統一為京東科技集團。
這意味著,整個京東集團十幾年來的技術積累都將通過京東云對外輸出。
京東云的地位,是京東集團數年來用高額的技術研發投入喂出來的。自2017年確定全面向技術公司轉型以來,京東在技術上的投入年年升高。
2021年3月11日,京東四季度財報顯示,2020年集團研發費用達161億元創下新高,相比2019年的146億增長10%,而京東在近四年累計研發費用投入已近600億元,是國內技術投入最大的科技巨頭之一。
從全面容器化到云原生平臺,再到混合云云艦平臺,京東云已經形成了一整套云計算和云服務技術生態。
長期的高額技術投入,必將帶來豐厚的回報。近日,國際權威研究機構Gartner發布2020年全球云計算IaaS市場追蹤數據。數據顯示,京東云IaaS市場占有率排名中國第五,在頭部廠商中增速排名前三,躋身國內云計算第一梯隊。
2018年,京東加入 CNCF 云原生計算基金會,成為白金會員。經CNCF基金會官方確認,京東目前運營著全世界最大規模的Docker集群、Kubernetes集群,還擁有最復雜的Vitess集群之一,全量實現了“All in Containers(容器)”,是目前全球容器化最徹底的互聯網企業之一,也是CNCF開源項目最大的使用者與貢獻者之一。
京東科技2020年入選人工智能“國家隊”——科技部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名單,承擔起建設國家“新一代智能供應鏈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的重任,京東云也成為該平臺上唯一的一朵云。
產業方向上,京東云與傳統的云服務商不同。京東云選擇了產業賦能,定位為“最懂產業的數智化解決方案提供商”。
這也與京東云脫胎于京東集團有關。京東集團自營零售和物流的復雜性,讓京東云早期涉及到更多的線下零售的難題,這讓京東云練就出了解決復雜業務場景難題的能力。
如今,京東云經歷內部多年的打磨和歷練,在基礎設施和平臺生態完善后,正在加速對外賦能。
憑借對復雜業務場景的處理能力,京東云受到產業層面廣泛認可。
根據IDC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0年Q3跟蹤報告》顯示,京東云在短短幾年內的業務增速十分可觀,同比增速高達557%,行業最高,遠超74%的平均水平。
02 十年“云”之路
京東云的探索步伐其實并不晚。
京東零售可以做到比消費者更懂消費者,比品牌商更懂品牌商,背后依靠的是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以及強大的算力支撐,幕后英雄毫不客氣的第一個就是云計算。
與如今產業化的定位相似,在京東成立之初,京東云也是作為內部基礎設施為零售業務提供支撐。當時的京東業務需要持續精細運營,提升運營效率,但多個系統如零售業務、供應鏈管理、財務ERP等相對獨立,數據無法打通,因此急需推動IT集中化的轉型,完成上云的過程。
在此之后,京東云開始不斷升級進化。
承載能力是關鍵的一面。基于多年京東全場景業務驗證的云原生技術中臺,京東云支持京東商城云上運營、京東物流、京東健康等全量上云。尤其是歷經京東618、春晚等萬億級流量洪峰考驗,云服務最高可用性保證達99.995%。
2020年618期間,京東云的系統面對數百億訪問流量、每秒數百萬次高并發請求、數十億的實時消息推送,網絡接入的零點峰值承載超過2100萬QPS,同時還要兼顧幾百個上下游系統的精準協同,面對這樣巨大的流量壓力,京東云給了毫秒級全鏈路監控,全天核心服務不降級、零重大事故的優秀答卷。
技術應用上,基于京東在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方面的技術積淀,以及在智能供應鏈方面的場景和業務經驗,京東云已經形成了面向產業層面的可持續生態。
目前,京東云能夠提供包括IaaS、PaaS、SaaS的全棧式服務,從IDC業務、云計算業務到綜合業務的全頻段服務,以及經過大規模流量磨煉的公有云,深度了解行業特性的專有云,以及開放、敏捷、高效的混合云,覆蓋全場景服務。
京東云的技術進化還在繼續。
2021年,發力混合云、多云,開發云艦平臺,k8s集群作為全球最大規模的Kubernetes集群,支持多平臺的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上層的PAAS,SAAS應用接入和整合,支撐萬億電商交易場景。
一路走來,京東云被京東集團的業務倒逼,除了技術不斷進化,同時也因為多年應對復雜業務場景,得以深入到多個行業供應鏈環節。尤其是2017年開始京東集團上云,京東零售、物流、保險、健康等業務全部云上部署,“產業屬性”也順勢成為京東云最大的差異化優勢。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科技京東云事業群總裁高禮強看來,京東云的技術演進不是放在象牙塔里,而是經歷了京東集團業務的淬煉,再抽象出來,形成產品,對外去服務。
同時,云服務市場大環境也在發生質的變化。云計算的第二個階段,更多的企業開始擁抱云計算技術,其更希望獲得的是產業的理解和轉型升級的服務。
這也讓京東云獨特的產業優勢愈發顯現。
高禮強把京東集團在營銷、交易、倉儲、配送、售后比作“十節甘蔗的后五節”,每一個環節京東都深度參與。同時,憑借對消費者需求的洞察,后五節聚集的能力已經足以去影響這條供應鏈的前五節,即定價、制造、研發、設計、創意。
“如果是純粹的科技公司,最痛苦的是實驗室里做出來的東西,市場上客戶是不要的。在京東云很少有這樣的情形,京東云則是場景里有強烈的需求才研發的。”
03 商業落地提速
數字化轉型浪潮下,京東云更是輕車熟路,北汽藍谷信息便是汽車產業轉型數字化過程中的典例。
藍谷信息的難題,隨著藍谷云的出現迎刃而解。2020年京東和藍谷信息共同打造汽車產業云——藍谷云,并成為汽車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新標桿。
藍谷云采用了“1+N”模式實現靈活部署,搭建以私有云為基礎、公有云為擴展的汽車產業混合云平臺。1指的是1個最小化云平臺底座,N指的是N個可選裝的產品集合。
藍谷云的搭建,相較于傳統的IT架構,優勢在于一是提升了存儲能力,提高了業務訪問能力與可用性、敏捷性和靈活性。二是標準化云上接口,便于業務系統持續擴展和對接,為應用架構提供高可用、可擴展、彈性的基礎設施。
同時,實現 IaaS與PaaS解耦,支持獨立部署,更加方便打造面向云原生應用的基礎設施架構。
重新改造后的北汽藍谷云,對各業務線資源的打通和靈活管理,實現了對多個二級子公司的 IDC資源統一利舊,IT成本節約50%;
通過多云統一納管能力,實現對 1 個公有云、1 個專有云、2 個OpenStack 平臺的統一納管,統一運維;
借助 Mesh 自身的災備服務能力,實現數據遠程災備到公有云環境,既降低成本又實現跨云異地災備。
可以看出,產業的上云、數字化,不僅僅是線上業務那么簡單,其復雜的業務場景,需要多方面的業務支撐。這其中,系統打通、成本節約、運維支撐,對于企業來說一項都不能少。而正是京東云提供的一整套基礎設施和技術應用,才做到了企業全面打通、靈活配置。
京東云則憑借深度行業Know-how,行業領先的云原生技術與靈活穩定的部署模式,正在讓大中型企業的“量身訂制”變成“可復制”。
不止汽車行業,此外京東云助力的不同行業伙伴還包括達達快送平臺、一品紅藥業、名創優品、安聯保險、陜煤運銷集團、神農大腦、濱州市政務云,以及青洽會、中關村論壇、金融街論壇年會、南博會等多個國家省市級的會展項目,涉及零售、物流、互聯網、金融、城市、交通、能源等多個行業領域。
以產業為中心,對于云計算廠商來說,這是技術能力和商業落地能力的硬碰硬,也是場持久戰。
京東云有先天優勢,正在迅猛發力。
據悉,截至目前,京東云已推出及更新多達300+款產品與服務,累計建基地及落地城市云超過50個,注冊用戶超過87萬,企業用戶超過4萬。
在政務領域京東云也傳來捷報,4月25日,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正式公布2021年云計算服務協議供貨采購項目成交公告,京東云憑借安全穩定、靈活高效和高性價比產品與服務成功入圍。
這標志著,京東云作為頭部云計算廠商,產品和服務得到了中央國家機關的全面認可,正式進入政務云市場采購“國家隊”。
04 結語
數字中國和新基建等技術升級風口下,智慧城市、產業互聯網帶來的紅利成為下一輪的增長點。
通過做深做厚自己來應對快速爆發的數字化轉型升級需求,這是一個比公有云更加龐大的藍海市場。
產業屬性更強的京東云恰逢其時。十年磨劍,一朝亮劍。
正如京東云初始之時對京東零售、物流等業務的支撐,如今的京東云,正在以同樣的方式賦能到全產業中去。
另外可以預見的是,云計算和產業數字化服務的市場格局,也將由于京東的后期發力變得更加有趣和充滿變化。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