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近年來中國通用航空產業發展迅猛,但遺憾的是,目前相關法律法規仍停留在原則層面,尚不能滿足產業快速發展的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發展。這一現象引起了業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對此,全國人大代表、中航工業南方董事長彭建武提出建議,應加快構建與通用航空發展相適應、機構明確、定位清晰、職責明確、行為主體權利義務明晰、產業鏈發展配套措施完善、通用航空裝備制造與運營服務協同發展的通用航空法律法規體系,使其對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更具有指導性、規范性和可行性。
據了解,當前我國通用航空法律體系主要由國家立法、行政法規、民航規章三個層次構成,但彭建武認為,這三個層次都存在著籠統不明確的現象。從國家立法層面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以第十章共六條的形式規范通用航空活動,但內容過于籠統,無法為通用航空法規制定提供科學指引。而《國務院關于通用航空管理的暫行規定》和《通用航空飛行管制條例》兩部行政法對于促進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停留在原則層面,保障措施不明確、實施細則有待完善,且無明確指導性意見指引地方性通航政策法規體系建設。而在民航規章層面,我國現行的11大類共117部適航規章體系中,對通用航空相關規章缺乏針對性和靈活性,技術運行標準及各種證照的頒發、使用,有些是參照公共航空運輸,有些是以通知形式規定或沒有統一規定,在運行管理的嚴密性和運行標準上與國際民航組織的要求仍存在差距。
彭建武還舉例說,隨著航空文化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體驗到飛行的樂趣,未經批準的“黑飛”事件也是層出不窮,飛行隱患時刻存在。“因此必須加快通用航空立法的速度,而且不僅要立相關制造業的法,也要立飛行管理、飛行活動參與者的法。”彭建武說。
彭建武建議,應從法制角度牢固樹立促進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的觀念,理順空防安全與產業發展的關系,逐步使低空資源配置和管理更加合理。在兼顧空防安全與產業發展的立法原則下,重新劃分中國空中管理機構的職責,構建機構明確、定位清晰、職責分明的立法、執法、司法體系,開啟我國通用航空產業法制化管理新常態。
彭建武還希望通過立法加強通用航空產業鏈相關配套措施的法制建設,統籌通用航空機場建設規范,促進通用航空機場、運營基地及航空油料等配套保障措施的投資與建設,制定與通用航空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通航機場收費標準,建立專業技術人員培養與流動機制。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