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我國發布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繪就新時代發展藍圖。
根據新規劃內容,未來我國要在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同時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速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
在此規劃指引下,近期國內各省市也是結合自身實際發布了地方版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那么各省市在制造領域的未來發展重點是什么呢?
接下來,我們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
云南省
瞄準未來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趨勢方向,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人工智能、量子通信、衛星應用、生物技術等未來產業,形成一批推動全省產業結構主動調整和引領調整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
促進工業互聯網、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集成創新和融合應用,鼓勵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與我省支柱產業、優勢產業融合發展。依托自貿區、高新區、經開區等園區的投資聚集功能,外引內聯,建設特色鮮明、創新能力強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制定鼓勵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的支持政策。
江西省
搶抓數字經濟發展重大歷史機遇,堅持資源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發展思路,以場景應用為切入口,用“數字”為經濟賦能、為發展提質、為治理增效,把云南建設成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全面推動本省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
加快千兆寬帶網絡部署,推動4G、5G網絡協同發展。推動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數字樞紐建設,推進物聯網接入能力建設。加快工業互聯網建設,推動工業大數據匯聚。重點布局以多語言技術為突破口的人工智能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基礎性支撐平臺及行業級應用平臺。
聚力大數據中心、先進計算中心、容災備份中心等建設。聚焦傳統基礎設施賦能提效,推進能源、交通、物流、水利、市政基礎設施數字化升級改造。推進智慧農業基地、數字工廠、智慧景區建設,建設“城市大腦”,支持互聯網醫院、智慧校園建設,構建數字環保基礎支撐體系。
河北省
深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加快省級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示范基地建設。發展壯大信息智能、生物醫藥健康、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鋼鐵、石化、食品、現代商貿物流、文體旅游、金融服務、都市農業等12大主導產業,大幅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在規上工業中的比重。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深化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深入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行動,構建生產服務+商業模式+金融服務的數字化生態體系。抓好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完善數據安全保障體系,辦好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
廣東省
堅持制造業立省不動搖,實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六大工程”,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強大制造業創新體系,加快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關鍵產業技術基礎等工程化產業化。
打造新一代電子信息、智能家電等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加快培育半導體與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等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大力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同各產業深度融合。
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打造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推動數字化優化升級,建設“數字灣區”、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
重慶市
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優化完善“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云聯數算用”全要素群、“住業游樂購”全場景集,高水平打造“智造重鎮”、建設“智慧名城”。
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和工業互聯網平臺。大力發展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數字內容、超算等大數據產業,積極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加快發展線上業態、線上服務、線上管理,積極培育智能化新產品、新模式、新職業。
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開發培育智能化應用場景,挖掘數據資源的商用、民用、政用價值,拓展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旅游和智慧社區等智能化應用。深化數字領域開放合作。健全數字技術、信息安全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范,全面提升數字安全水平,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提升全民數字技能。
上海市
加快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強化“高端、數字、融合、集群、品牌”的產業發展方針,加快產業鏈供應鏈鍛長板、補短板,努力掌握產業鏈核心環節、占據價值鏈高端地位。大力發展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加快做強專業服務、信息服務、科技服務、文化創意等優勢服務業,培育數字內容、在線服務、文體娛樂等新興服務業。
推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規模倍增,加快發展電子信息、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生命健康、時尚消費品六大重點產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產業集群,推進特色產業園區建設。同長三角區域產業集群加強分工協作,突破一批核心部件、推出一批高端產品、形成一批中國標準。
加快數字化發展,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全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全面實施智能制造行動計劃,大力發展在線新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聚焦智能工廠、工業互聯網、特色電商、網絡視聽等重點領域,培育壯大一批本土龍頭企業,打造新生代互聯網企業集群。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