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無人機產業發展越來越快,無人機企業新品也層出不窮。作為無人機第一股,3月9日消息,億航智能即將推出新品電動無人機。據了解,該無人機最大特點是續航里程超過了400公里,是目前旗艦型號216的十倍,長續航無疑讓這款新品備受關注。
眾所周知,續航能力是保障無人機應用的先決條件與重要基礎,續航時間的長短以及續航穩定性的高地,往往決定了無人機應用場景與用途的廣泛性。但一直以來,我國無人機續航能力始終是個薄弱點,大部分航時在30分鐘以內,這限制了無人機的應用普及。
基于續航能力的不足,大部分無人機產品都集中在航拍娛樂等消費領域,而近年來,伴隨著電力巡檢、交通執法、農業植保、消防救援等工業級應用需求的不斷釋放,我國工業級無人機的快速崛起,使得無人機對于自身技術和功能品質有了更加專業化的要求。
一方面,工業級無人機要求自身續航時間能夠更長,有更充分的時間完成作業;另一方面,工業級無人機也要求續航穩定性更高,從而在作業過程中更好保障安全。此外,續航副作用也要求進一步減少。這些都催促這原有續航能力和技術水平的快速升級。
那么,如何才能保障無人機續航需求的滿足呢?在現階段主流續航方式分為電動、油動和燃料電池三類,各自存在續航時間短、續航穩定性差、壽命短、震動、噪音、成本貴等致命問題的情況下,無人機續航問題的解決,本網認為或許還得從三個方向來入手。
其一是能源。通過比較電動、油動和燃料電池三種續航動力,電動和燃料電池無疑更具備發展前景,因為其在能源選擇上可以選擇新能源。例如電動可采用太陽能,燃料電池也可用氫能,這些能源不僅獲取簡單,而且清潔高效、取之不竭,對續航升級作用頗大。
其二是材料。我們知道,無人機續航問題的產生除了能源方面的原因外,材料也具備一定影響。如果我們能將制作電池或供能的材料變得更輕、更小、更高效,不僅能從載重上降低續航壓力,也能進一步提升無人機的續航能力。
其三是形式。解決無人機續航問題還可以從續航方式上進行根本性的革新。電池雖然是無人機功能較為簡便且主流的方式,但卻不是方式。在此背景下,行業可以探索更多不依賴電池的續航方式,比如通過線纜直接供能的系留無人機。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