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基于經濟、能源、環境等方面多因素的綜合研判,全社會綜合能源服務市場需求增大,產業發展前景廣闊;產業發展驅動力、市場和格局演進、 吸引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等將出現新的變化趨勢。加快發展綜合能源服務產業,有利于優化經濟結構、能源結構,提高能源經濟效率、技術效率、系統效率,盡早實現碳達峰及其與污染治理的協同,并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是推動經濟、能源、環境高質量協同發展的重要方向。建議政府部門綜合施策、精準發力,引導、推動綜合能源服務產業開放、規范發展。
綜合考量“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環境、相關政策約束與激勵、技術經濟性等多種因素,預期全社會綜合能源服務市場 需求旺盛,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發展將邁上高臺階。
一是節能服務市場 需求仍將維持在較高水平。作為較為成熟的綜合能源服務細分市場,“十三五”時期,節能服務產業實現了年均兩位數的快速增長,2020年產值估計逼近6000億元,幾乎在2015年的基礎上翻了一番。“十四五”時期,基于GDP增速預期、國家可能的節能率目標設定進行測算,預計全國需要完成的五年期定比節能量將超過八億tce,全社會技術和管理節能 需求估計超過一萬億元;其中,節能服務 占有相當大的比重, 需求將主要來自工業節能領域,建筑節能領域次之。
二是綜合供能服務市場 需求將呈高增長態勢。“十三五”時期,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增加了約六億tce。綜合考慮經濟增長、碳排放盡早達峰要求和節能的可能貢獻等因素,“十四五”時期,預期我國能源發展將處于數量擴張與提質增效并行的階段,新增一次能源消費需求規模可能大體與“十三五”時期持平;清潔高效、低碳或零碳的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消費增量市場需求將處于新高位,終端能源用戶需求將更為綜合化,貼近終端能源用戶的綜合供能服務將占有相當大的市場份額。綜合考慮資源稟賦、各地區“十四五”能源發展初步規劃、各類分布式供能技術進步帶來的經濟性和商業價值提升,以及終端用能加速電氣化、清潔化、低碳和零碳化等因素,就近開發和消納的綜合供能服務市場 需求,可能超過同時期節能服務市場 需求;其中,風、光、生物質、天然氣等分布式、分散式能源開發利用的年均 需求估計為 1000 億元左右。有清潔供熱服務市場需求的存量和增量建筑面積估計達數十億平方米,相應的 需求規模估算為數千億元,中央財政提前下達的2021年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補助資金超過73億元,覆蓋五省31個城市;熱源開發將更為多元,工業余熱開發利用、生物質能供熱、核能供熱的市場規模有可能擴大,汾渭平原等地區市場需求較大。冷、氫、壓縮空氣等供應服務也將占有各自不同的市場份額。到“十四五”末,預期綜合供能服務業對綜合能源服務產業規模擴張的貢獻率,將會明顯提升。
三是智慧能源服務市場 需求。根據多種因素綜合研判,未來這一細分市場可能極具成長性。有關機構的測算結果顯示:2019年,包含能源數字經濟的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總體規模為35.8萬億元,占當年GDP的比重為36.2%,已然發展壯大為國民經濟的綠色增長極。“十四五”時期,能源數字經濟相關技術發展與融合應用將呈加速趨勢,加上中央和地方政府可能的能源數字新基建相關規劃、投融資等利好政策的強力支持,預期智慧能源服務市場將以年均兩位數的速度快速擴張,為經濟持續復蘇和安全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具體來看,全社會能源生產、加工轉換、儲存、流通、消費等環節都有越來越大的智慧能源服務市場需求,年均 需求有可能在千億元級的水平;智慧城市、智慧園區、智慧工廠、智慧樓宇、智慧能源基地等的建設,將共同貢獻智慧能源服務市場的重大需求。此外,在公共領域,各級政府能源治理的數字化、現代化建設將加速推進,也將為智慧能源服務市場帶來現實的增量 需求。
此外,綜合能源系統建設和運維服務、能源交易和金融服務等細分市場均有增量發展空間。總的來看,“十四五”時期,綜合能源服務市場 總需求有望達到數萬億元的水平,產業發展前景廣闊。然而,需要說明的是,本文關于“十四五”綜合能源服務市場及 需求規模的分析,是基于多種假定條件的粗略估算。未來五年內,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發展客觀上存在若干不確定性,發展過程也將呈現出波動性。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