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前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在接受采訪時指出,“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加快數字化發展,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在全球產業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意義重大,工業互聯網是推進產業集群數字化、增強產業鏈管控能力的重要載體,需統籌規劃、加大投入力度。
對此,徐曉蘭建議:
一是聚焦戰略性產業,強化領軍企業技術優勢。聚焦對國民經濟有重大影響、技術深度高、產業鏈長的戰略性產業,抓住工業互聯網、5G、人工智能等新一輪技術變革趨勢,加強創新資源投入,進行關鍵技術攻關和核心產品研制,打破發達國家壟斷局面。面向重點行業和領域建立工業互聯網平臺,充分發揮平臺的網絡經濟和規模經濟,強化細分行業領軍企業的技術優勢,推動產業鏈數字化轉型。
二是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夯實我國產業鏈數字化基礎。加快制定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關鍵急需標準,構建完善的標準體系,引導企業持續提升數字化水平。加快制定工業設備連接、工業數據共享等方面的標準,實現設備、數據的兼容連接。完善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大數據中心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產業鏈數據集成與共享,提升產業鏈運行監測水平,強化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治理能力。
三是加快產業集群數字化,推動產業鏈價值鏈攀升。面向各地產業集群建設區域、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大需求側的政策支持力度,通過適當政策工具,引導集群企業應用系統解決方案、上云上平臺,帶動國家整個生產體系和產業鏈整體向更高端升級,形成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面向自貿區等園區,推進產業集群數字化,運用信息技術發展跨境貿易、服務貿易,創造新產品、新需求,向全球價值鏈高端環節拓展延伸,實現產業鏈價值鏈升級和躍遷,加快推動產業鏈現代化。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