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動脈網第一時間獲悉,創新醫療支付領導品牌上海鎂信科技健康有限公司(后文簡稱“鎂信健康”)正式宣布完成10億元B輪系列融資,本輪融資由螞蟻集團、上海生物醫藥基金、創新工場聯合領投,華興新經濟基金和北極光創投為本輪跟投方,A輪領投方博遠資本、現有股東遠毅資本、賽富投資繼續加持。
這是鎂信健康成立4年多以來連續第4次獲得融資,本輪融資資金將進一步夯實鎂信健康在跨界支付領域的競爭優勢,圍繞創新醫療支付進行核心業務布局,在健康險、藥品福利、慢病管理、醫療服務等方面持續拓展創新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本輪融資之后,鎂信健康獲得了醫療、健康險和互聯網賽道平臺性股東支持,形成了跨視角的資本共識,這為鎂信健康后續的發展帶來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以創新支付為錨點,持續構建“互聯網+醫+藥+險”生態模式
作為“互聯網+醫+藥+險”生態模式的創立者,鎂信健康從創立之初,便意在通過創新醫療支付模式,運用“互聯網+”,打通患者、藥企和商保公司,從而推動金融工具與醫療領域的深度融合,以實現“人人有保障、支付不用愁”的企業愿景。
根據國家衛健委的數據,當前我國患者自費支出比例占到了醫療市場規模50%左右,規模約1.2萬億元,尤其在腫瘤等重大疾病領域,以及創新療法方面,自費的比例更高,患者支付壓力更大。盡管有醫保“保基本”和商保“作補充”,但民眾在遭遇重大疾病之后,依然容易出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
為了助力解決這一問題,鎂信健康的做法是從支付端(商保)入手,將自費患者的需求聚合,再通過打通醫療關系鏈的上下游,進而幫助患者以更低成本且更便捷的方式享受到前沿的藥品或醫療服務。
從這個思路出發,鎂信健康已經構建起了涵蓋患者服務、商保服務以及藥企服務的多元化業務體系。
具體來說,“藥康付”為鎂信健康旗下創新醫療支付及患者福利平臺,該平臺為患者提供“互聯網+醫療管理”服務,通過創新支付、創新零售、創新服務,藥康付在慢病和特藥之間深入打通一條價值鏈,把藥企、藥房、商保公司各方都引入其中,在解決患者買藥難、買藥貴以及缺乏療效保障這些老大難問題的同時,實現了藥企銷售精準觸達和高效轉換。
截止目前,藥康付已成為國內最有影響力的綜合藥品福利品牌之一。來看數據,藥康付已實現與50+家藥企達成合作,推出了藥品覆蓋最全的高價癌癥藥物和慢性病特藥保障,藥康付業務覆蓋了全國最多的DTP藥房網絡,遍布400多個城市,惠及上百萬患者,每年為患者節省超過10億元醫療費用。
不難看出,鎂信健康以創新支付為錨點,持續構建著“互聯網+醫+藥+險”生態模式。這帶來的好處是,鎂信健康不僅拓展了傳統醫療服務、健康險、醫療信息化等行業的邊界,還為藥企、險企、醫療服務機構等打造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數字化病程管理體系,大大提高了藥品和優質醫療服務的可及性。
更多賽道股東加持,更大市場想象空間
本輪融資,除了資金規模大以外,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更多賽道股東的加持。
首先,能夠吸引到互聯網、健康險、醫療等領域的引領者企業加入到此輪投資,表明了投資方對公司獨特的“互聯網+醫+藥+險”生態服務模式的高度認可。另一方面,從企業未來發展的角度來看,這些多元化的股東結構也將為鎂信健康帶來更多可能性和機會。
例如,引進螞蟻集團,將有助于鎂信健康拓寬互聯網醫療產品及服務邊界,加速互聯網醫療數字化業務布局。同時引入上海生物醫藥基金等多家戰略投資方,有助于為鎂信健康進行產業資源賦能和市場化運作的幫助,從而實現協同效應。
螞蟻集團副總裁紀綱表示:“鎂信健康以創新支付為錨點,在消費端聚集自費患者需求,在供給端將藥企、藥房、保司和醫院資有效整合銜接,形成‘醫藥險’三者的商業閉環。作為戰略投資方,我們認可公司在創新支付領域深耕的戰略價值,也將持續支持公司高速發展,共同努力為用戶緩解醫療支付難題、提供更優質保障。”
鎂信健康CEO張小棟表示:“未來,鎂信健康將繼續發揮各股東的優勢資源,從支付方出發,通過賦能藥企、藥房、保險公司和醫療機構,充分整合產業各方和實現整個醫療場景的鏈路打通,鞏固企業以支付方驅動的‘互聯網+醫+藥+險’閉環生態中的絕對領先優勢,并不斷助力醫藥健康產業互聯網新基建。”
上海生物醫藥基金總裁劉大偉表示:“伴隨‘互聯網+醫+藥+險’增量市場新紅利的釋放,我們持續看好鎂信健康在該領域的先行者和領頭羊地位,看重鎂信健康所處的海量目標賽道、清晰的價值主張、強勁的業務增長和優秀的管理團隊。希望鎂信能夠持續保持創新,通過不斷的醫療創新支付解決方案,共同實踐價值醫療、推動國民健康。”
在去年疫情影響下,我國健康險行業保持持續高速增長。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健康險原保費收入已超過8000億元,預計2022年健康險保費規模將首次超過10000億,而2025年預計可達20210億元,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其中,“醫藥+保險”的融合已經成為健康險行業發展的新趨勢。
面對未來的市場發展機遇,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表示:“鎂信健康在健康險領域已成為最大的藥品保險合作方和支付方,先后推出了高值藥品金融分期業務、療效保險等多個創新業務。當前,鎂信健康在醫藥險閉環鏈條上的優勢明顯。”
好風憑借力,鎂信健康無疑站在了我國健康險快速增長的重要機遇期里。
政策東風起,數字健康正成醫療行業“新基建”
2020年2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要加速建成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推動支付方式改革和醫藥服務供給側改革。
順此政策的驅動,我國的就醫、用藥和支付體系正在加速優化,并走向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其中,數字化技術的快速滲透,正重塑以用戶為中心的醫療保障體系。
特別是去年3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提出,我國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自此,“新基建”再度最近成為中國經濟的熱門詞匯。因新冠疫情催化,數字健康成為了“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互聯網醫療、醫療創新支付等屢被提及。
例如,互聯網科技手段介入到健康險行業中,并不單單只是將流程搬到了線上,而實際上是解決了保險公司和客戶的低頻溝通問題,從而給保險行業帶來了用戶體驗、渠道和營銷上的三重改變,讓保險回歸了本質。從用戶端來看,購買健康險以后,用戶可以得到長期的健康促進和健康改善,使得保險的角色不再是事后的“買單方”,而變成了切切實實的服務方與陪伴方。也因此,數字健康擁有著更廣闊的價值空間。
順應醫療健康數字化新基建的趨勢,鎂信健康已悄然布局互聯網醫院。旗下康付互聯網醫院(又稱海南鎂信互聯網醫院)于2020年11月獲批執業,是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獨立設置的首家互聯網醫院。
據悉,未來該互聯網醫院將立足博鰲樂城,利用互聯網數字化、智能化的先天優勢,對接全球新藥品、新療法、新器械,服務于國內患者;并基于鎂信健康在藥品、商保方面的領導地位,進一步加大醫療服務基礎設施的建設。
另外,站在全球的視野看,數字健康也正在迎來爆發前夜。根據動脈橙產業數據庫,僅2020年上半年,全球數字健康產業就完成了309起合計445億人民幣的融資,在整個大健康賽道中成為除生物醫藥外第二大活躍領域。
從這個層面看,政策與資本,都在加速促使數字健康成為醫療行業的“新基建”。而螞蟻集團、上海生物醫藥基金、創新工場等企業與機構的加入,無疑會助力鎂信健康成為這波浪潮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健康險的未來:推動醫療服務向價值醫療不斷轉化
技術的進步與商業模式的更迭,為健康險的發展帶來了重要的積極影響。但這背后,核心的邏輯在于,行業的參與者要推動醫療服務向價值醫療不斷轉化。
也就是說,健康險的玩家們要以價值醫療為導向,通過拓展資金來源、提供保險保障、整合服務供給、加強產業整合等方式,深度參與“三醫聯動”,成為深化醫改的助推器,并在化解醫療費用風險的基礎上,助力推動醫療衛生模式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
只有在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后,創新醫療支付才更具有實際價值與意義。鎂信健康目前構建的技術體系與商業模式,正是依循著這一邏輯不斷延展。
比如站在患者的角度,鎂信健康將他們的醫療服務和用藥需求進行聚合,并通過集采效應讓用戶用更低價格獲得好藥,且通過創新金融和服務產品滿足了用戶更多的需求。
而站在藥企的角度,鎂信健康有效的實現了更大范圍的可及性和更有效率的動銷,尤其是特藥和新藥。
最后站在參與的保險和金融機構而言,鎂信健康幫助它們獲得了期待已久的可信的臨床數據,以及形成閉環的患者服務及完整的隨訪數據,從而大大加速醫療領域的產品創新。
以上這些,都是鎂信健康推動醫療服務向價值醫療不斷轉化的具體舉措,也是其能夠在短短3年多的時間里取得用戶和合作伙伴的信賴,以及資本機構持續看好的根本原因。
當然,獲得融資既是對過往成績的充分肯定,也是對未來的無限期許。
正如《價值醫療在中國》白皮書所倡導的,商業健康險未來的價值醫療之路也應圍繞人群健康,關注提升患者的醫療效果和健康水平,并且通過在健康和醫療服務體系搭建、數據和技術能力提升,以及與醫保開展深入合作等方向實現商業健康險服務人群廣的拓展,從而推動商業健康險的發展。
換句話說,任何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永遠都要把用戶價值放在前面。具體到大健康行業,則是要改善醫療的效率,讓更多的人能看得起病,更好地看病,讓人們擁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只有這樣,行業的發展才是健康可持續的。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