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家在車路協同、車內通信等方面均有一定技術積累的ICT公司,中興涉足汽車電子領域其實也算不上意外。
3月3日下午,對于將設立汽車電子產品線的傳言,中興通訊回應稱:“消息屬實。”配合汽車電子產品線,中興通訊將設立汽車電子團隊,其隸屬于系統產品技術規劃部,負責汽車電子領域的統一業務規劃和經營。目前,該業務體系的一把手尚未明確是誰。
據信息顯示,中興“造車”與同為通信起家的華為目標愿景頗為相似,二者都是想要賦能傳統車企,幫助傳統車企造好車。
但相比而言,中興的規劃似乎更為聚焦。中興想要依托在操作系統的技術積累,在智能汽車領域打造實時、安全、開放的操作系統解決方案,并準備將其視為新支點工業,為構建整個智能汽車及應用場景提供重要支撐。
事實上,在汽車操作系統領域,中興通訊已經成功孵化了相關產品。
智能化軟硬件服務商“英博超算”的前身是中興通信汽車電子產品線(BU)。2018年12月,英博超算從中興通訊剝離獨立,成立英博超算(南京)科技有限公司,該產品已在奇瑞新能源大螞蟻車型上實現裝車。
就在剛剛結束的MWC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中興通訊還展示了自研的C-V2X模組和OBU、RSU及遠程云控平臺的系統級解決方案,并發布了全球首個基于5G端到端切片的智能交通典型場景落地。中興通訊表示,將聯合產業圈合作伙伴,共同打造車路協同生態圈,已經參與了長沙先導區、雄安示范區、海南先導區、無錫示范區等多個車路協同項目。
從上述落地項目我們不難發現,中興當下對于智能汽車的技術切入點主要在于智能交通,通過5G和高精地圖等技術,路側智能感知設備與智能車輛協同,探索網聯式自動駕駛。對于深耕通信領域的中興來說,這也是其更為擅長的方向。
而據資料顯示,中興通訊涉足智能汽車領域的時間遠比我們想象中的更早。
2008年,時任中興物聯副總經理的楊磊就曾表示,中興通訊于當年推出了國內最早基于LGA封裝的3G前裝模塊,給包括長安汽車、吉利汽車在內等多個客戶打開了車載信息終端市場。隨后2012年,該公司開始涉足汽車領域,做無線充電技術,已經部署了13條無線充電商用線路,與全國38個省市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在2016年,中興通訊又成功收購了珠海廣通客車,進而組建全資控股子公司中興智能汽車有限公司。據了解,該公司主要圍繞新能源汽車研發、設計、生產制造,車聯網應用、大數據、自動駕駛、云計算中心的系統研發與建設運營,打造全新產業板塊。當時,中興通訊高管也曾表示:“正在招攬相關人才,未來智能汽車將是中興通訊一個很重要的業務。”
隨著市場變化,中興通訊漸漸把業務重心轉向了大眾消費的乘用車市場,并逐漸建立起廣泛的朋友圈。
中興新能源汽車合作伙伴,圖片來源:中興
目前,中興新能源汽車已經和奧迪、寶馬、奔馳、比亞迪、吉利汽車、日產、上汽集團等車企建立了合作,同時還和東部公交、深圳巴士集團、西部公交等公交集團建立了合作。此外,中興車聯網也和多家車企和零部件供應商建立了合作關系,整車廠有一汽、上汽、廣汽研究院、馭勢科技、吉利和奇瑞,還和博世、安波福、百度、三一重工、徐工、天津港等建立了合作。
中興通訊還參與了車聯網方向的標準制定,包括TIAA、CMM,SAE,跨汽車、電子、通信的5GAA等。
智能網聯汽車是一個巨大的增量市場,這也是ICT行業不可忽視的機會,來自科技行業的“熱門選手”如蘋果、小米、華為等紛紛跨界亮相。據了解,一直喊著“不造車”的華為其HMS for Car已經登陸全新梅賽德斯-奔馳S級轎車,北汽藍谷與華為合作的首款車型ARCFOX極狐αSHBT也將于今年4月上海車展亮相,這都對蠢蠢欲動的中興造成了壓力。
華為部署的漸漸明朗,勢必是中興決意布局智能汽車的重大原因。那么究竟誰能笑到最后,還需要時間來揭曉。中興選擇做的或許是“向下扎根,向陽生長”,這正是其總裁徐子陽日前在MWC2021上的演講主題。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