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會重蹈2018年覆轍?”
2021年3月3日晚間,中芯國際(688981.sz)放出公告,稱根據批量采購協議已于2020年3月16日至2021年3月2日的12個月期間,就購買阿斯麥產品與阿斯麥集團簽訂購買單。公告顯示,阿斯麥購買單為該期間阿斯麥集團向中芯國際供應用于生產晶圓的機器而作出,阿斯麥購買單的總代價為12.02億美元。
阿斯麥是全球領域內晶圓生產制備設備的龍頭企業,在光刻機市場中,阿斯麥占有高達80%的市場份額。同時,阿斯麥的EUV光刻機,也是市面上唯一一臺可以生產7nm和5nm芯片制程的設備。EUV光刻機售價約為每臺10億元人民幣,平均每天能生產1000片晶圓,約合5萬塊芯片。
在2018年5月時,中芯國際曾以1.5億美元的價格向荷蘭阿斯麥訂購了一臺最新型的EUV光刻機美元。然而根據日內瓦協議,本應在2019年初交付的EUV光刻機最終由于美國方面阻擾,始終未能完成交付。
不僅如此,2020年12月18日,美國商務部正式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2021年1月14日,阿斯麥總裁兼CEO彼得·溫寧克也表示,在拜登政府上任后,美國與中國在半導體技術上的對抗局面很可能不會因此緩解,而是進一步對抗。因此,中芯國際是否能夠與ASML完成交易,便成為了當下的難題。
據悉,本次交易(2021年3月)由蔣尚義牽頭。而2020年12月時,因為蔣尚義加入中芯國際,該企業原CEO梁孟松突然遞交請辭信。雖然在中芯國際2020年第四季度財報會上,梁孟松的職位仍為中芯國際CEO,但是中芯國際兩位高管之間的風波,很可能也會對能否完成交易造成影響。
不過,根據梁孟松此前的說法,中芯國際已經掌握了進軍5nm和7nm的關鍵技術,光刻機成為了中芯國際“卡脖子”的生產設備。事實上中芯國際早在1年以前就已經為進軍7nm做好了準備,該企業曾在2020年3月發公告稱,中芯國際花費17億美元分別向泛林團體、應用材料、以及東京電子購買半導體設備。其中,向泛林團體發出的購買單總金額約6億美元;應用材料購買單的總金額為5.43億美元,東京電子購買單總金額應用材料購買單的總代價為5.43億美元。而這些材料,都是高端芯片生產過程中必不可少的。
值得一提的是,臺積電將在2021年期間向阿斯麥購買超過13臺EUV光刻機。臺積電是晶圓代工的業內標桿,也是中芯國際所要追趕的目標。若阿斯麥此次成功完成對中芯國際的交付,勢必會加快中芯國際朝著臺積電前進的速度。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