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下午,我校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學院(杭電紹興校區)項目簽約儀式在紹興市行政中心舉行。紹興市委書記馬衛光、我校黨委書記王興杰講話,校長朱澤飛介紹項目基本情況,紹興市委副書記、市長盛閱春主持。我校全體校領導及30余名教師代表列席。
簽約儀式上,紹興市政府、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紹興濱海新區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學院(杭電紹興校區)擬落戶越城區,根據協議,三方將聚焦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交叉學科,共同打造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學院(杭電紹興校區),構建融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為一體的新型高等教育載體。
三方共同推進新工科建設, 共同探索高水平大學產教融合創新,同時借助三方在技術、人才、資金和產業方面的各自優勢,共同建設產教融合創新平臺,著力推動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服務地方產業升級、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
我校集成電路學科歷史悠久、成就輝煌。早在上世紀80年代,我校率先在全國高校成立集成電路CAD、CAE研究所,長期致力于集成電路科技攻關和人才培養。我校原副校長鄧先燦教授是我國著名的半導體專家,1956年她參與研制成功我國第一只晶體管,1985年她主持研制成功的低噪聲砷化鎵場效應晶體管系列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我校原校長嚴曉浪教授曾任我國第一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集成電路設計軟件平臺“熊貓三級系統”設計中心常務副主任兼總工程師,他率領的科研團隊于上世紀90年代初解決了“卡脖子中的卡脖子”難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我校自主培養的第一名博士駱建軍教授,2011年從美國硅谷回國后,帶領團隊十年磨一劍,成功研發了我國第一顆固態硬盤控制器,實現了系列固態存儲產品控制器芯片的國產化,打破了國際存儲控制器技術壁壘,2020年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嚴義教授團隊研發了我國唯一通過國際認證的可編程控制器平臺軟件CASS2.0,支持國產“進芯”“龍芯”等全自主處理器芯片;孫玲玲教授、劉軍教授團隊始終堅守EDA設計軟件技術國產化,聚焦射頻集成電路EDA工具開發,獲得國內集成電路工藝線和EDA工具的應用。王高峰教授團隊研發提供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可擴展集成電路IP單元庫,大大縮短芯片設計公司、集成電路制造公司、系統集成提供商的電路設計周期;程知群教授團隊成功研制了5G通信毫米波芯片與系統,在5G通信E波段毫米波芯片領域,我國有了自主研發的可替代方案。目前,我校擁有完整的集成電路本科、碩士、博士和博士后培養體系,其中集成電路專業入選國家一流建設專業。
(審核編輯: 小王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