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健全系統配套、服務產業跨界融合的裝備制造業標準體系,大幅提升標準和質量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打造一批“中國制造”金字品牌。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會同有關部門共同編制了《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
根據《規劃》目標任務,到2020年,我國工業基礎、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重點領域標準體系基本完善,質量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加快接軌,重點領域國際標準轉化率力爭達到90%以上,裝備制造業標準整體水平大幅提升,質量品牌建設機制基本形成,部分重點領域質量品牌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重點裝備質量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而到2025年,系統配套、服務產業跨界融合的裝備制造業標準體系基本健全,企業質量發展內生動力持續增強,質量主體責任意識顯著提高,有力支撐《中國制造2025》的實施,標準和質量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大幅提升,打造一批“中國制造”金字品牌。
推動重點領域標準化進程
據悉,相關部門制定《規劃》,旨在落實國務院有關《中國制造2025》和《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部署和要求,切實發揮標準化和質量工作對裝備制造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推進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產品產業邁向中高端,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
《規劃》提出,未來我國將圍繞實施高端裝備創新工程,適應創新進展和市場需求,改進標準制修訂流程,提高標準制修訂效率,縮短標準制修訂周期,及時更新標準,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等領域標準化實現新突破,加快裝備質量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促進產業升級和產品質量國際競爭力提升。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方面,加快完善集成電路標準體系,推進高密度封裝、三維微組裝、處理器、高端存儲器等領域集成電路重大創新技術標準制修訂,開展集成電路設計平臺、IP核等方面的標準研究。完善新型顯示、傳感器件、片式元器件等標準體系。
在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方面,依托主機企業和龍頭企業,圍繞產業鏈上下游開展高檔數控機床和關鍵功能部件標準研制,重點制修訂先進裝備制造業和軍工行業配套的智能機床、智能生產線、智能柔性線、智能制造單元等智能高檔數控機床標準,以及中高檔數控系統、滾動功能部件、主軸部件等關鍵中高檔功能部件標準及數控機床切削用硬質合金材料、線切割材料標準。
在航空航天裝備方面,全面推動航空裝備領域標準研究與驗證、制定、實施、評價、反饋等標準化全生命周期科研工作,強化標準的前期研究與驗證。重點加強先進飛機設計與仿真、先進工藝與工裝、航空用先進復合材料、高端標準件、基礎與結構要素、智能制造、綠色節能減排降噪等領域標準的研制等。
在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領域,則是加快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領域核心關鍵標準制定,實現與國際接軌。聚焦重大項目和重點裝備的發展需求,推進超級生態環保船舶、極地運輸船舶、遠洋漁業船舶、高性能執法作業船舶、大中型豪華游船、大型液化天然氣燃料動力船、船用清潔能源發動機等標準體系建設。
此外,還將深入開展鐵路機車車輛、工務工程、通信信號方面主要裝備、系統間接口等重要技術標準的研究和制修訂工作,進一步完善鐵路技術標準體系;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化工作。加快構建包括整車及關鍵系統部件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在內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要標準的實施效果評價,為后續標準修訂提供參考;依托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等產業化示范應用,研制節能環保和自動控制等方面相關標準等。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