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8月8日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提出了未來五年國家科技創新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戰略任務和改革舉措。
《規劃》描繪了未來五年科技創新發展的藍圖,確立了“十三五”科技創新的總體目標。國家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大幅躍升,國家綜合創新能力世界排名進入前15位,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創新驅動發展成效顯著,與2015年相比,科技進步貢獻率從55.3%提高到60%,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從15.6%提高到20%;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專利申請量比2015年翻一番,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5%。
增材制造(3D打印)自然是我們最關注的。其實,最近我們已經注意到國家對于增材制造產業的支持,6月24日報道了科技部支持3D打印企業共計2.3億元的資金支持,用于支持一批重大專項,主要集中在工業3D打印領域。本次發布的《規劃》中多次提及中國制造2025及增材制造。
獲得科技部2.3億元支持的部分項目
在第二章的第四條總體部署中提到:
未來五年,我國科技創新工作將緊緊圍繞深入實施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有力支撐“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網絡強國、海洋強國、航天強國、健康中國建設、軍民融合發展、“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實施,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增添發展新動能、拓展發展新空間、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中的核心引領作用。
在第四章實第二條的專欄3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中提到:
6.智能制造和機器人。以智能、高效、協同、綠色、安全發展為總目標,構建網絡協同制造平臺,研發智能機器人、高端成套裝備、三維(3D)打印等裝備,夯實制造基礎保障能力。
在第五章第三條發展智能綠色服務制造技術和第十條中提到:
發展機器人、智能感知、智能控制、微納制造、復雜制造系統等關鍵技術,開發重大智能成套裝備、光電子制造裝備、智能機器人、增材制造、激光制造等關鍵裝備與工藝,推進制造業智能化發展。
6.增材制造。開展高性能金屬結構件激光增材制造控形控性等基礎理論研究,攻克高效高精度激光增材制造熔覆噴頭等核心部件,研發金屬、非金屬及生物打印典型工藝裝備,構建相對完善的增材制造技術創新與研發體系。
重點開發移動互聯、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動增材制造、智能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等技術的發展,重視基因編輯、干細胞、合成生物、再生醫學等技術對生命科學、生物育種、工業生物領域的深刻影響,開發氫能、燃料電池等新一代能源技術,發揮納米技術、智能技術、石墨烯等對新材料產業發展的引領作用。
其實“十三五”規劃做的非常全面,涵蓋了未來國家發展的主流產業和技術,將3D打印列入其中也不足為奇,如何有效的結合國家支持政策與企業發展規劃才是企業需要思考的重點。從《規劃》中,其中還是稍微能看出一些端倪,國家未來會支持攻克高效高精度激光增材制造熔覆噴頭等核心部件,3D打印關鍵裝備與工藝的國產化,構建完善的增材制造技術創新與研發體系。
實際上《規劃》中依然寫的比較模糊,在我們看來就是要六問中國3D打印產業:
1.金屬3D打印機所使用的高功率激光器、震鏡及其他關鍵零部件能否使用國產?
2.高性能金屬3D打印粉末能否國產?
3.高性能光敏樹脂材料能否國產?
4.國內空白的3D打印技術類型設備能否造出來?
5.三維設計軟件、3D數據處理軟件、打印機控制軟件、模擬軟件國能否國產?
6.互聯網能否與3D打印完美的“+”到一起?
我們希望3D打印企業能夠在未來5年的發展中,取得重大的突破,讓中國3D打印產業站在世界的頂端!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