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剛剛過去的上個周末,家電行業投放了一枚重磅炸彈:長虹全面轉型人工智能領域,并且發布了號稱是世界上第一款人工智能電視,這也標志著中國家電巨頭轉型人工智能的大幕正式開啟。
在傳統家電業務增長遇到瓶頸之后,智能化家電開始作為一個新的方向,智能家居也成為各大家電巨頭重點部署的領域。他們或自主研發智能家居平臺,或跨行業強強聯合。更多的資金、更大的科技研發力度開始投入到智能家電領域,智能家電也開始成為家電企業下一階段搶占技術和市場制高點的目標。
那么在這場轉型的過程中,中國主要的幾大家電巨頭又有哪些動作呢?誰又將在這場技術和的市場的變革中拔得頭籌?
海爾:著力打造“U+平臺”提升軟實力
作為80年代就開始涉足家電領域的知名企業,海爾是白色家電市場的巨無霸。進入智能家居時代后,海爾開始從平臺上著力打造智能家居生態鏈。
“U+平臺”是海爾在智能家居領域的全開放、全個性、全交互的智慧生活開放平臺,以U+智慧家庭互聯平臺、U+云服務平臺以及U+大數據分析平臺為技術支撐,通過建立統一的智慧協議標準,實現不同品類、不同品牌的智慧產品或服務的互聯,營造全新的智慧物聯家居生活,為用戶提供滿足不同需求的智慧生活生態圈。
截止目前,海爾U+開放平臺用戶數已經突破1500萬,日均新增4萬;接入了30家服務類資源,120個品類的智能硬件,每天用戶訪問量達1億條,每天接入設備量2萬臺,每天活躍設備量100萬臺
格力:自主研發造機器人打造硬實力
在傳統家電的業務增長后繼乏力時,格力啟動了從機器人、手機到電動汽車的多元化戰略。
機器人無疑是格力進行產業轉型的重頭大戲,從2012年實施“機器換人”開始,格力就啟動了“自主研發機器人”的宏偉戰略。包括相繼成立了自動化辦公室、自動化技術研究院、自動化設備制造部等部門,目前已擁有相關研究人員200多人。幾年來,格力在該方面己完成了近100億元的投入。
目前,格力已自主研發近100種自動化產品,覆蓋了工業機器人、智能AGV、注塑機械手、大型自動化線體等10多個領域,擁有20幾項設計專利。
美的:收購德國庫卡搖身變巨頭
通過并購,切入潛力巨大的機器人行業,是美的與海爾、格力不同的戰略思路。其要約收購庫卡的行動之迅速,著實讓人驚嘆。
截至7月14日,美的收購庫卡集團股份數量為25,009,321股,占庫卡集團已發行股本的比例約為62.88%。算上美的集團此前已經持有的庫卡集團13.5%的股份,此次要約收購完成后,美的集團將控制庫卡集團76.38%的股份。
對于美的來說,庫卡的核心優勢在于機器人綜合制造實力強、下游應用經驗豐富,美的希望通過此次收購,布局機器人領域的中游總裝環節,并積累下游應用經驗,為其在中國推廣做足鋪墊。同時,白色家電企業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用機器人代替人工已經逐漸成為制造領域里的趨勢之一。
長虹:全力轉型人工智能
與格力、海爾、美的三家白色家電企業的轉型策略有所不同,長虹則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關鍵期對接智能家居領域,并在自主研發的基礎上,推出了第一款初步具備人工智能的電視機產品。
7月28日,長虹在中國家電業首場人工智能新品發布會上,發布了長虹CHiQ(啟客)全球首款人工智能電視。這款人工智能電視具有自適應能力、自學習能力、自進化能力,從而打破當前智能電視僵局,帶給用戶更體貼、更智能的個性化服務 。
目前,長虹已擁有100多名高級大數據研發工程師,是家電行業內唯一一家擁有用戶行為分析,大數據處理能力以及龐大服務器資源的公司。
長虹CHiQ人工智能電視的發布,預示著長虹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儲備開始成果化,未來或將發布人工智能冰箱、人工智能空調等產品。
海爾、美的、格力也是最早進入“千億俱樂部”的中國家電企業,年收入都已連續多年突破1000億元。不過,2015年這三巨頭的上市公司營業收入首次出現齊齊下滑,轉型升級成為當下要務。而長虹則是中國最大的電視機生產企業,在面臨樂視、小米等互聯網科技公司造電視機的強烈沖擊背景下,全力轉型人工智能領域也顯示了緊跟時代脈搏的決心!
人工智能時代,家電巨頭們已經覺醒。無論是打造平臺,還是進入機器人或人工智能硬件領域,傳統的制造業和商業模式必定會掀起一股變革的潮流,這股潮流的弄潮兒將會誕生在哪里,姑且拭目待之!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