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農業農村部、財政部發布2020年重點強農惠農政策,在奶業振興和畜牧業轉型升級方面,支持建設優質苜蓿生產基地,降低奶牛養殖飼喂成本,提高生鮮乳質量水平。乳制品是人體攝入營養物質的重要來源,近幾年,國內乳制品企業大力開發市場,對于生鮮乳的質量要求不斷提升。
自動化擠奶成趨勢
擠奶是生鮮乳生產的重要環節,過去,擠奶通常由擠奶工手動完成。但現如今,人工擠奶暴露出的缺點越來越多。首先是生產效率低,乳制品生產企業對生鮮乳的需求越來越大,國內奶牛數量增加,人工擠奶速度慢,生產規模小。其次,人工隱藏著的污染風險更大,操作工人若是消毒不到位或自身帶有病菌,則會將污染轉移到奶牛乳頭,增加奶牛疾病風險的同時,污染生鮮乳的質量。
因此,到現在,擠奶工已不再是擠奶工序中的“主力軍”,自動化擠奶設備開始大規模在奶牛牧場中得到使用。與人工擠奶相比,自動化擠奶設備具備效率大大提升、維護和人工費用明顯降低、奶牛乳房炎得到有效控制等優勢。
現如今,轉盤式擠奶設備是目前發展前景較好的擠奶設備之一。該設備利用可轉動的環形擠奶臺進行擠奶流水作業,包含高精度電子計量、自動脫杯、自動清洗、奶牛牛號自動識別、發情監測、健康檢測等功能,集多功能一體化。在RFID射頻識別技術的助力下,設備的自動化、數據化、信息化程度更高。
冷鏈物流保安全
除了擠奶環節需要嚴格把關,生鮮乳擠出后的冷藏環節也不可忽視。據悉,新擠出的牛奶溫度為30~45攝氏度,很容易因細菌的繁殖而腐壞,因此要迅速把牛奶降溫到2~4度,確保奶質新鮮安全。同時,生鮮乳在儲藏、運輸等環節中,也要利用冷藏設備使其維持在一定溫度內,這就少不了冷鏈物流。
生鮮乳的冷鏈物流是決定生鮮乳制品質量安全、穩定乳制品價格的關鍵,隨著生鮮乳的食品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利用冷鏈物流保證這類產品的質量問題成為市場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去年年底,《中國農墾乳業聯盟產品標準 生鮮乳》發布,在貯存和運輸條款中,也新增加“到廠溫度不超過6℃”的指標。
近幾年,冷鏈物流發展腳步加快,為生鮮乳的儲存、運輸提供了技術支持。根據某調查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已達3780億元,2020年將達到4850億元。同時,智能化技術在冷鏈物流得到應用,基于無線傳感器技術、物聯網技術的制冷設備能對整個運輸過程實施智能化監控和智慧化追蹤。
近幾年,國內生鮮乳市場正在加速推進奶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數字化轉型戰略,推動“種、養、加”一體化發展,提升生鮮乳質量水平。而在這一過程中,自動化擠奶設備、冷鏈物流的運用,在保證生鮮乳安全和奶源質量安全的基礎上,幫助企業建立健全養殖、加工、流通等全過程乳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審核編輯: 智匯婷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