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區域一體化發展中交通也常常先行一步。長三角地區交通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已經有很好的交通一體化基礎。今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印發了《長江三角洲地區交通運輸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規劃》,明確到2025年,加快構建長三角地區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鐵路密度、高速公路密度再創新高,世界級機場群和港口群競爭力增強,“軌道上的長三角”將基本建成。
2025年基本建成“軌道上的長三角”
目前,長三角已經形成了以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和長江黃金水道為主的多向聯通對外運輸大通道和城際綜合交通網絡。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間基本實現城際客運高頻次1小時至1.5小時快速通達。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和民用機場覆蓋率顯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長江三角洲地區交通運輸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規劃》提出目標:到2025年,一體化交通基礎設施網絡總體形成,基本建成“軌道上的長三角”,鐵路密度達到507公里/萬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達到500公里/萬平方公里。上海大都市圈以及南京、杭州、合肥、蘇錫常、寧波都市圈內享受1小時公交化通勤客運服務。
數字目標清清楚楚,老百姓的感受也實實在在。現在已經有不少人可以實現家住在蘇州、上班在上海的生活,他們可以乘坐高鐵或者上海軌道交通11號線完成跨城通勤。聯系江蘇昆山和上海的軌道交通11號線花橋段2019年工作日平均進出站客流突破6萬乘次,早上9點前進站客流占全天的50%以上,通勤特征明顯。
長三角毗鄰地區地緣相近、人員往來頻繁,交通需求很大。2019年11月4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內的區域公交正式開行,一次性開通5條區域公交線路在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之間運行,大大方便該地區居民出行。而在上海,已累計開通了24條毗鄰地區公交客運銜接線路,滿足毗鄰地區居民通勤、探親、旅游觀光和購物就醫等多種出行需求。
還有更多連接長三角各地乃至向其他區域延伸的項目正在建設或規劃當中,包括:徐州—上海(杭州)運輸通道、上海—安慶(六安)運輸通道等綜合運輸通道,滬通鐵路、商合杭鐵路、沿江高鐵等對外綜合運輸通道,南京至宣城鐵路、寧波至舟山鐵路等城際交通網重點工程,上海經蘇州無錫至常州鐵路等都市圈通勤交通網重點工程。
打造世界級機場群
長三角地區不僅內部聯系緊密,而且也是我國對外開放水平最高的地區之一。為了主動適應新一輪國際經貿格局調整和全球產業鏈分工,在長三角地區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機場群成為必然選擇。
根據規劃,上海將在2020年基本建成國際航運中心,近年來上海國際航空港能級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2019年,上海機場通航全球51個國家,通航點總數達314個,航線網絡進一步完善。上海浦東機場和虹橋機場2019年的旅客吞吐量首超1.2億人次,完成貨郵吞吐量405.7萬噸。
頗受輿論關注的是,輔助上海國際航空樞紐發展的新機場到底會花落南通還是蘇州?《長江三角洲地區交通運輸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規劃》給出答案:規劃建設南通新機場,作為上海國際航空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
長三角地區還有一批新機場建設“箭在弦上”,將新建嘉興、麗水、蕪湖宣城、亳州、蚌埠、宿州、滁州等機場,研究論證金寨機場等建設。從國際樞紐機場到周邊干線、直線機場,長三角打造世界級機場群將呈現協調聯動之勢,并推動航空產業的發展,培育長三角地區航空經濟產業群。
聯動發展的長三角機制樣板
交通基礎設施的一體化發展,也離不開長三角地區構建的一體化協同體制機制。滬蘇浙皖三省一市已經形成了交通主要領導座談會機制,在設施建設、執法管理、信息共享等方面深化管理協同,并取得階段成果。
聯動發展已經在現實中發揮效用。今年2月,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多地公路交通受阻。上海在2月15日起推出了“長三角貨證通”服務,符合條件的道路貨運企業和從業人員可在線上申請,自動生成電子版長三角貨車通行證。持證貨運車輛在長三角區域內可便捷通行;持證貨運從業人員返回上海后,無須再次隔離14天。
貨運司機姚文才說:“我拉貨經常跑上海到江蘇南通,申請的長三角貨車通行證,使用效果非常好,上下高速時更高效,把貨物拉進廠家時當地安保人員也都認可。”
上海市交通委主任謝峰表示,長三角交通一體化發展需要政府、行業、社會、地區的共同努力,著眼于完善區域綜合交通協調發展機制、建立區域交通樞紐分工合作機制、突破各種資源要素的制約,讓交通一體化發展為長三角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