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銀行圖片|柬埔寨貿易港口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同時是世界工廠的中國,正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全球制造業處于緊張的壓力測試中。
貿發會議于3月4日發布的題為《2019冠狀病毒疫情對全球貿易的影響》的報告顯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中國制造業的放緩正在影響世界貿易,并可能導致全球價值鏈出口減少500億美元。
2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下降了約22個點,為2004年以來的最低讀數。這一下降意味著年度產量將減少2%,這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傳播造成的直接后果。
船運指標也顯示,2月份中國出口有所下降。從上海出發的集裝箱船舶數量在2月上半月大幅減少,而下半月有所增加。
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數據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
對全球價值鏈的影響測試
China Sustainability Tribune
在過去20年里,中國對全球經濟變得至關重要。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性日益上升,不僅與它作為消費品制造商和出口國的地位有關,中國已成為海外制造企業中間投入品的主要供應國。截至今天,全球約20%的中間產品貿易來自中國(2002年為4%)。
中國的制造業對于全球價值鏈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那些與精密儀器、機械、汽車和通信設備相關的價值鏈。中國在這些領域的供應出現任何重大中斷,都將被視為對世界其它地區的生產商產生重大影響。事實上,世界各地的許多公司都擔心,控制疫情的措施,即限制經濟活動和人員流動,可能會阻礙中國生產商的關鍵零部件供應,從而影響它們自己的產量。
中國制造業融入全球價值鏈
對全球經濟體的影響測試
China Sustainability Tribune
中國中間輸入品供應的減少會影響生產能力,進而影響任何特定國家的出口,這取決于該國工業對中國供應商的依賴程度。例如,一些歐洲汽車制造商可能面臨關鍵零部件短缺的問題。日本的公司可能會發現難以獲得組裝數碼相機所需的零件。
總體而言,受影響最大的經濟體將是歐盟(機械、汽車和化工,156億美元)、美國(機械、汽車和精密儀器,58億美元)、日本(機械和汽車,52億美元)、韓國(機械和通信設備,38億美元)、越南(通信設備,23億美元)。
前15個受影響的經濟體
報告指出,盡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中國產能的影響仍存在不確定性,但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的產能將大幅下滑。疫情對全球價值鏈的全面影響將在未來幾個月變得更加清晰。疫情對全球影響的評估可能會發生變化,這取決于對病毒的遏制和供應來源的變化。
企業如何通過測試
China Sustainability Tribune
相比于中國國內企業,外資企業受供應鏈中斷影響最顯著。在高速發展的三十年,我國已建立一套門類齊全的獨立工業體系,具備約220種主要工農業產品的生產能力,具有極強的供應鏈配套能力。根據中美商會2月27日對169家會員企業的調研結果,47%的企業面臨供應鏈中斷問題。
在麥盟近日發布的供應鏈微調研中,約69%的受訪企業認為此次疫情對供應鏈所造成最關鍵的影響是,因復工緩慢導致生產進度拖延。而其他受影響方面還包括上游供應鏈斷裂、交通物流受阻、勞動力供給下降、產品銷量下滑、采購成本上升等。
面對供應鏈中斷,多數企業傾向于暫時縮減成本開支。很多行業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復工復產不同步,多數企業面臨供應鏈中斷的風險,產業鏈整體運轉效率不高。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總經濟師梁曉暉的觀察,大部分企業傾向于在3-6個月內收縮產能。
疫情當下,企業已難以避免供應鏈波動乃至中斷的危機,采取何種措施盡量將損失降到最低是目前企業應對此次危機的核心。
麥盟微調研數據顯示,已有超過一半的受訪企業認可供應鏈可視化的重要性,同時亦將通過調整經營策略、優化供應鏈各環節規范以提升供應鏈的整體透明度,防范未知風險。
短期來看,企業應審視供應商供給能力,調整采購策略;調整并監控生產計劃,進行產能預估;考慮物流在途時間,提前做好準備。
長期來看,還應關注生產來源多樣化,增加儲備供應商數量;供應鏈可視化,形成動態的供應鏈網絡;調整運輸計劃,備用其他運輸方式;建立安全庫存,提升需求預測準確性。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