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經濟和技術的日新月異極大地帶動了農化工業的增長。當前,印度農化產出排在全球第四,僅次于美國、日本和中國,其市場價值40億美元(約280億盧比),并且增長迅速。根據FICCI的報告,預計到2025年,印度農化市場預計將翻一番,達到80億美元。
目前印度市場中,農化企業大致可以依據企業特點分成四個類別。跨國公司,如Bayer、BASF、Corteva、Syngenta、ADAMA等承擔了新化合物分析研發的重要功能,具有一流的市場開發能力。UPL、Rallis、Gharda、Heranba等公司則在非專利化合物分子市場開發周期的早期階段介入獲得市場。第三類公司,如PI Industry、Dhanuka、Indofil善于運用授權、合作等方式,掌握大量的授權化合物,尤其是從日本公司以及其他跨國公司獲得了一些專利化合物的授權。第四類公司則是以進口貿易為主的公司,代表企業包括Crystal、Krishi Rasayan、Willowood。
相比于很多國家的農化市場主要由跨國公司占據,印度市場因其獨特的地理、文化、農業結構等,讓本土企業也占據一定的優勢。目前,印度農化市場主要由跨國公司和領先的印度企業共同占據,排名前十的企業控制著國內75~80%的本土市場。
據印度農藥工業協會(PMFAI)稱:“幾乎所有的跨國公司在印度的生產和營銷運營都已非常成熟,為印度農藥行業貢獻著35%~40%的市場價值,很多跨國公司進入印度市場甚至已有超過30年的歷史。盡管如此,我們發現跨國公司最近這些年在印度依舊表現出極大的投資熱情。”
下面,為大家逐一盤點分析印度農化市場上的跨國巨頭們如何一步一步深入印度農化市場。
拜耳作物在印度市場尋求兩位數增長
拜耳集團在1896年就已進入印度并延續至今,目前在印度設有兩個部門——作物科學和制藥。拜耳作物在印度有一家上市公司,即拜耳作物科學公司。
2018年6月,拜耳宣布以630億美元巨額收購孟山都,世界上最大的農用化學品和種子公司自此誕生。拜耳于2019年5月獲得了印度公平貿易監管機構--印度競爭委員會(CCI)的批準,為完成該全球合并鋪平了道路。2019年9月13日,印度國家公司法法庭(NCLT)批準生物技術公司孟山都印度公司與拜耳作物合并。合并后,孟山都印度公司產品將保留其品牌名稱,并成為拜耳產品組合的一部分。
拜耳作物在印度擁有四個生產基地,其中包括位于Vapi的全球基地和位于海得拉巴Chandippa的多作物育種中心。公司在印度研發上市諸多優秀作物保護產品:殺真菌劑(如Infinito),種子生長調節劑(如EverGol Xtend),殺蟲劑(如Velum Prime、Aqua K-Othrine),作物營養補充劑(如Ambition),除草劑(如Alion Plus、Council Activ),雜種種子(如Arize)。此外,公司在植物和土壤健康,生物制劑等方面建立了堅實的平臺。
孟山都印度公司自1975年以來也一直在印度開展業務。公司專注于玉米種子,草甘膦除草劑的制劑研發和銷售,并具有一個基于IT的移動平臺,可為農民提供有關農藝實踐的信息。此外,孟山都印度公司還與Maharashtra Hybrid Seeds Company(Mahyco)建立了合資企業Mahyco Monsanto Biotech。孟山都印度公司在印度擁有多個生產設施--在Silvassa的除草劑工廠,在Telangana Shamirpet的玉米護理工廠,在Maharashtra Deulgaon Raja的蔬菜種子生產工廠,在卡納塔克邦Kalinayakanahalli的玉米和蔬菜育種站,在烏代浦的玉米育種站,在班加羅爾的全球研發中心。
這種整合將兩個高度互補的業務結合在一起,為印度農業創造了一個創新引擎。印度的農民將受益于拜耳創新的作物保護產品以及孟山都在種子與性狀和數字農業應用方面的專業知識。
拜耳作物董事總經理兼首席執行官D. Narain談到拜耳在印度業務的戰略里程碑時說:“這一天對我們來說是美好的一天!拜耳在印度開展業務已有120多年,并且了解需求通過孟山都公司在印度的拜耳整合,我們將能夠為印度農民提供以創新為主導的農業解決方案的強大產品組合,我們的長期目標是釋放印度農業作為農業的增長潛力。”
拜耳南亞首席財務官兼董事會董事Rolf Hoffmann表示:“預計到2022年,合并后的收入和成本效率將達到每年12億盧比,目前整合進展順利。協同效應的更廣泛領域將是收入(利用產品組合和渠道的共同存在),采購和供應鏈效率以及管理等。”
拜耳于2019年在印度北古吉拉特邦的Himatnagar投資新建制劑加工廠,公司在該地投資已超10億盧比,在Himatnagar有五個最先進的制劑加工廠,占地4.3英畝,104名全職雇員。官方聲明顯示,公司將擴增SC劑型產品產能,用于拜耳作物保護和環境科學產品。拜耳南亞代表D Narain說,“新工廠將提升產能25%,以支持我們在南亞作物保護和環境科學業務的增長。幫助我們更快地向客戶提供高品質產品。”該工廠于1991年開始運營生產漂浮粉劑產品。此后,隨著SC、WG和OD等新劑型的引入,逐步進行變革,目前,該生產點已經成為了拜耳WG產品的主要出口地。
此外,拜耳目前還在印度大力開展諸如“Farmrise”之類的項目,該項目利用無人機和數字農業等現代工具幫助農民。拜耳還與印度農業技術平臺Agribazaar合作,將其作為印度“Better Life Farming”項目的聯盟合作伙伴。該計劃到2025年將通過培養5,000名農業專家來釋放250萬小農戶的農業潛力。
BASF投資印度從來不乏大手筆
2014 年10 月,巴斯夫投入1.5億歐元在印度古吉拉特邦Dahej 新建了一座化工生產基地,這是該公司迄今在印度最大的一次單項投資。“此外,公司還在農業領域的研發方面逐漸加大投資。”巴斯夫公司植保業務全球對外交流部Katharina女士補充道。
巴斯夫亞太區作物保護高級副總裁Gustavo Palerosi Carneiro表示,“現如今,印度的農戶是世界上首個從巴斯夫最新創新產品中受益的人。農業是地球上最大的工作,巴斯夫致力于傾聽并與農民一起了解他們的需求,以便運用巴斯夫的專業知識幫助農民成功應對這一巨大挑戰。”
在印度,巴斯夫聘請了近200位作物保護專家組成的專業團隊,以確保市場接近度,并且是印度領先的高級作物保護解決方案提供商之一,覆蓋棉花、大豆、玉米、大米、小麥和蔬菜。巴斯夫于2015年在印度普納成立了農業研究站,專注于當地和全球農業研究。該公司還在印度新孟買的Thane工廠開設了全球研發中心,專注于有機合成、先進工藝開發和制劑研究、現代農業解決方案的發現等。在世界范圍內,巴斯夫每年投入約5億歐元進行作物保護研究。
2019年10月17日,巴斯夫、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ADNOC)、阿達尼集團(Adani)和北歐化工(Borealis)四家化工巨頭簽署諒解備忘錄,以參與在一項聯合可行性研究中,進一步評估在印度古吉拉特邦蒙德拉建立化學綜合設施的合作。總投資估計高達40億美元。合作伙伴的目標是在2020年第一季度末完成聯合可行性研究。生產計劃于2024年開始。
除此之外,巴斯夫也積極與印度當地企業合作,建立戰略合作,為印度農民提供更廣泛的作物保護解決方案組合。近幾年,巴斯夫分別與印度Crystal Crop公司、PI Industries公司簽訂了合作備忘錄,建立了戰略合作。
Crystal Crop的執行董事Ankur Aggarwal說:“我們已經與巴斯夫公司簽訂了合作備忘錄,收購Bavistin(多菌靈)。目前,國內農藥市場的規模約為1600億盧比,其中約300億盧比的殺菌劑。就Bavistin這一品牌而言,它在印度市場份額超過10億盧比(農民層面數據),約應用于700萬盧比英畝的作物,應用于水果、蔬菜、谷物、油籽和豆類作物中。”
談到與BASF的合作伙伴關系,PI Industries的總經理兼首席執行官Mayank Singhal表示:“巴斯夫擁有強大的創新產品庫,我們非常珍惜此前良好的合作關系。本次建立的戰略合作關系將更有利于為印度農民帶來創新的解決方案,以提高農業生產力和價值。”根據協議,PI Industries將銷售巴斯夫用于水稻、玉米、水果和蔬菜的創新型殺菌劑產品以及一種新型的玉米除草劑。從他們合作關系模式來看,兩家公司都致力于加強他們在上述重要作物領域的市場參與。
巴斯夫的農業解決方案團隊不斷與其客戶和合作伙伴合作,以了解種植者不斷變化的需求并將創新的解決方案推向市場。多年來,該公司推出了一系列殺蟲劑和殺菌劑,例如用于蘋果園的Merivon?,Cabrio?Top,Signum?和Acrisio?。
2018年6月,巴斯夫在印度上市了Sefina殺蟲劑,其活性成分為新化學組別Pyropenes下的首個成分Inscalis?(由巴斯夫和Meiki Seika Pharma Co. Ltd.明治共同開發)。作為病蟲害綜合防治項目的一部分,Sefina為農民提供了一種具有全新作用機理的病蟲害防治和抗性管理工具。目前,Sefina已獲得在棉花和其他蔬菜作物上的登記,防控一些關鍵的刺吸式害蟲,如葉蟬和粉虱(成蟲和早期若蟲)。
2020年3月,巴斯夫借助最新創制的殺菌劑Sercadis Plus(Xemium作為有效成分,與國際知名的脫甲基酶抑制劑DMI完美結合),幫助印度農民種植無病優質蘋果。巴斯夫南亞農業解決方案業務總監Rajendra Velagala表示:“我們的產品得到印度各地蘋果種植者的廣泛認可,而Sercadis Plus的推出將開啟預防蘋果病的新紀元。”
科迪華:全面多樣化產品線助力印度農化行業繁榮發展
科迪華農業科技公司創立于2018年,是美國化學公司陶氏杜邦的農業事業部,結合了杜邦先鋒、杜邦植物保護和陶氏益農的優勢。科迪華擁有超過兩個世紀的科學成就,一直致力于豐富農業生產者和消費者們的生活,保障農業生產的過程。作為全球農業的領導者,科迪華以領先的業務規模和廣泛的專業知識為全球種植者提供更大的價值和更多的選擇,從而幫助他們提高生產力和盈利能力。
杜邦與印度的聯系始于1802年,當時第一批用于炸藥的黑粉原料從印度進口到美國。如今,杜邦印度公司在農業、食品和營養等各個細分市場上銷售各種產品。2008年10月,杜邦印度公司宣布在海得拉巴的杜邦知識中心(DKC)開設了第一家研究機構。該生物技術研究中心開始運營時,已有80多名科學家從事有關植物和生物技術的各種全球研究計劃。杜邦研究中心是杜邦在美國以外的首個農業和工業生物技術綜合研究中心。
2012年底,杜邦宣布擴建杜邦研究中心,擴張將有利于杜邦全球的種子性狀開發研究,同時也有利于開發新的化合物用作殺菌劑和殺蟲劑。在接下來的幾年里,連續每年向印度市場推出一款農藥新品,包括一系列的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和殺線蟲劑。2014年,公司啟用了位于印度海得拉巴的最新多作物研究中心,幫助杜邦先鋒種子業務進行當地多作物的創新開發。
2019年3月,科迪華在海得拉巴開設了新的全球服務中心。這一先進的全球服務中心可容納其目前的650名員工,繼續為所有內部業務職能在100多個國家/地區中提供財務、會計、采購、IT、人力資源和法規事務領域的業務流程服務。海德拉巴的全球服務中心是服務中心網絡的全球樞紐,其中還包括阿斯圖里亞斯、上海、墨西哥城和威爾明頓四個卓越的區域中心。
2019年4月,科迪華為印度的玉米種植業者推出了新的種子品牌“Brevant”。科迪華農業科技在一份聲明中稱,古吉拉特邦、卡納塔克邦、中央邦、馬哈拉施特拉邦、拉賈斯坦邦和特倫甘納邦的農民現在可以通過每個邦的特定商業伙伴獲得Brevant玉米種子。經過90多年的發展,科迪華擁有了世界最大、最優質的玉米種質庫之一。
科迪華正是基于此又創新出“Brevant”水稻種子,于2020年3月向印度農民全面推廣。科迪華南亞區董事總經理KV Subbarao博士說:“除了我們提供的玉米產品以外,我們對雜交的深入了解還使我們能夠通過將其轉化為在正確的環境下選擇正確的種子來提供優質的水稻產品。為了補充我們Pioneer?品牌的種子范圍,將Brevant?種子引入印度市場將使Corteva Agriscience能夠繼續為印度的農業社區提供世界上最廣泛,最多樣化的種子組合之一的產品。”
為應對在印度肆虐的草地貪夜蛾,科迪華于2019年7月在印度推出全新Delegate殺蟲劑(含11.7%乙基多殺菌素的懸浮劑),該產品已獲得農業和農民福利部的批準,可用于幫助玉米種植者應對正在迅速蔓延的新蟲害。科迪華南亞區總經理Subbarao說:“Delegate是一款防治作物害蟲的廣譜殺蟲劑。此款殺蟲劑對目標害蟲效率高,但使用量非常低,而且對益蟲也有一定的安全性。另外,公司將在印度全國范圍內開展培訓項目,對農民進行草地貪夜蛾及其危害癥狀的培訓,以及如何施用Delegate進行培訓。”
跨國公司在印度的擴張會對本地生產商產生什么影響?
關于這個問題,PMFAI的Dave先生認為:“對于印度大中型農藥公司來說并不會產生什么影響,因為印度是一個非常依賴非專利農藥的國家,這些本土公司均有能力提供質優價廉的產品。對一些小公司可能會產生輕微影響,但由于價格優勢和非專利產品的出口機會較多,我認為他們依舊有一定的競爭優勢。”
印度市場是高度競爭和價格敏感的。盡管市場規模接近1600 億盧比,但印度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且是碎片化的。除了大型跨國公司和國有企業之外,印度還有很多私人企業。相同產品的價格變動率高達40%,為了競爭,有些私人企業會把價格定的很低。因此如何能提供與跨國公司質量相當且價格合理的產品是本土企業面臨的一個挑戰。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