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經濟時代,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數據中心等新技術,正在驅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石。在這些新型基礎設施中,5G高速率、低時延、可靠穩定的作用尤為突出。在物聯網、無人駕駛、虛擬現實等主要情境以及智能制造、智慧農業、智慧出行、智慧安防、智能電網、智能家居、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文化娛樂等領域都擁有巨大的應用空間。
那么,在5G領域,有哪些科技企業?
華為
華為創立于1987年,是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截至2018年12月31日,華為在全球累計獲得授權專利87,805件,其中中國授權專利累計43,371件,中國以外國家授權專利累計44,434件。90%以上專利為發明專利。
華為提出LTE+NR的5G時代目標網建網理念,主張逐步將基礎的語音、IoT、數據業務遷移到LTE網絡,使LTE成為基礎業務承載,打造制式極簡的網絡。
華為2020年財報顯示,全球銷售收入603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7%,凈利潤47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8.1%。營收、凈利潤雙雙上升。
中興通訊
中興通訊成立于1985年,擁有通信業界完整的、端到端的產品線和融合解決方案,通過全系列的無線、有線、業務、終端產品和專業通信服務,靈活滿足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不同運營商和政企客戶的差異化需求以及快速創新的追求,讓全世界用戶享有語音、數據、多媒體、無線寬帶等全方位溝通。中興通訊致力于構建5G時代自主創新核心競爭力,將憑借領先的5G端到端全系列產品與解決方案,加速推進全球5G商用規模部署。
中興通訊與合作伙伴攜手開展了大量的5G行業應用探索,在工業互聯網、大視頻、車聯網、媒體、能源、公共安全、醫療、教育、生態環保、交通等行業領域形成超過30個5G+系列解決方案并成功實踐60+個示范項目,與超過300個行業客戶建立戰略合作,合力部署業務應用,與超過200家行業領先的產品提供商達成合作。
諾基亞
到目前為止,諾基亞已經在全球范圍內獲得66份5G網絡建設合同,有19個諾基亞供應設備的5G網絡處于商用狀態。主要客戶包括AT&T、韓國電信、NTT DOCOMO、SK電信、軟銀、Sprint、Verizon、沃達豐意大利公司等。
年報顯示,諾基亞2019全年凈銷售額為233.15億歐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33%,營業利潤為4.85億歐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00萬歐元。同時,用于5G技術研發的5億歐元貸款也已到賬。
愛立信
有著125年歷史的愛立信公司成立于歐洲瑞典,發展到今天已在全球140多個國家為用戶提供全面的通信解決方案及服務,其主要業務有移動通信系統、多業務網絡、消費通信產品、數據骨干與光纖網絡、互聯網應用和解決方案及企業網解決方案和全球服務業務。
2019年全年營收上,凈銷售額增加至2272億瑞典克朗,較2018年的2108億瑞典克朗增長8%,運營利潤達到106億瑞典克朗,同比增長23%。
截至2019年底,愛立信已經與四大洲的運營商簽訂了78個5G商用協議及合同,為24個正式運行的5G商用網絡提供設備。
高通
近日高通發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當季實現營收50.77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48.42億美元增長了5%;GAAP歸母凈利潤9.3億,而去年同期則是10.68億美元,同比下降了13%。
整個2019年,高通營業收入為242.73億美元,同比增長6.78%,3G/4G/5G設備全球發貨量為17.5億臺,預計2020年全年有望達到18.5億美元,同比增長約3%。其中5G終端預計出貨1.75億到2.25億,蘋果或將占訂單總量約40%。此外,高通表示十分有信心在2020年拿下中國40%的市場份額!
聯發科
近年來,聯發科將公司核心策略放在了AI和5G上,公司內部分為無線通信事業群、智能設備事業群和智能家居事業群。2019年聯發科相繼推出了天璣1000系列、天璣800系列5G SoC產品線,并與英特爾合作進行5G筆記本的開發。
根據聯發科年報顯示,公司合并營收為2462.22億新臺幣,同比增長3.4%;毛利潤達1030.46新臺幣,同比增長12.3%;毛利率為41.9%,同比增長3.4個百分點;綜合營業利潤為225.67億新臺幣,同比增長39.5%。
聯發科表示,2020年計劃拿下全球5G芯片市場40%的份額。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