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簡稱,也是繼2G、3G、4G之后的最新一代蜂窩移動通信技術,近年來,5G技術發展與應用已經成為通信業和學術界探討的熱點。
愛立信認為,把握了面向業務及應用的分布式云架構、降低運營成本的云原生技術及自動化網絡、高可靠低時延的業務保障功能這三大方向,就是把握了5G核心網建設的未來。
愛立信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鮑毅康(Brje Ekholm)表示:“愛立信在5G開發和標準化方面一直處于領先地位,我們在全球范圍內再次引領5G的開發與推廣。我們隨時準備在全球任何客戶需要的地方,通過無線和核心網絡,部署并推廣5G解決方案。
方向一:雙模核心網絡有效解決容量遷移并降低投資成本
歷史經驗表明,5G新用戶大部分來自原有4G用戶,這意味著運營商需要快速建設一個大容量的5G核心網,但同時原有的4G核心網可能會因為用戶的流量向5G快速遷移而有較大的容量冗余,愛立信的雙模核心網絡就可以有效地解決容量和投資問題。
雙模5G核心網絡,采用統一通用軟件平臺,同時搭載4G和5G核心網功能,遵循原生云設計理念,采用微服務架構實現,統一簡化的O&M系統,管理流程自動化,具有超強的用戶面轉發性能及擴展性,開放可編程的網絡接口可支持開放的應用,EPC/5G EPC/5GC全方位靈活配置可以有效應對容量在4G和5G之間的分配需求。使用這種架構,可以降低網絡總擁有成本,包括網絡建設投資、機房、運維人員及網絡集成工作,另外由于云原生的架構,可以更好的采用CI/CD流程,大大降低業務上線時間和成本。
方向二:云原生及容器技術助力運營商創新業務并提升效率
隨著5G用戶的快速增長,各通信服務提供商越來越需要應用程序的云原生設計,以獲得更大的靈活性、更快的新業務上市時間和更高效的云基礎設施使用效率。其中最關鍵的應用就是3GPP標準的云原生5G核心網絡功能。
為了進一步推進運營商的5G之旅,愛立信引入了一個新的解決方案,從傳統云基礎設施中去掉虛擬化層,使用裸金屬容器。愛立信云原生基礎架構從根本上簡化了云基礎架構,進一步提高自動化水平和性能。通過自動部署云原生應用程序,與在虛擬機中部署應用程序相比,總擁有成本 (TCO) 可節省高達30%。該解決方案可跨核心和邊緣進行擴展,支持超大容量的5G服務和應用。
2020年2月,SKT電訊已成功測試了愛立信的雙模5G核心網和裸金屬容器解決方案,并計劃在2020年實現5G NR SA的商業化。
愛立信在云原生和容器技術方面一直是積極的貢獻者,在開源社區中推動云原生、AI/ML、 自動化、編排及邊緣計算等5G業務相關場景,并為各種開源項目提供支持和貢獻代碼。愛立信也是ETSI MANO支持云原生架構的主要貢獻者,深入研究了容器架構服務管理到MANO架構的映射,為最終方案的選擇打下了堅實基礎。
方向三:高可靠和低時延的網絡為行業賦能創造可能
3GPP R16及R17,重點增強面向行業應用的uRLLC及Vertical LAN及TSN技術,滿足行業應用的需求。愛立信提出的uRLLC 架構方案,被3GPP接受。通過重用和擴展現有網絡中支持的雙連接功能,可以實現在3GPP系統中(包括RAN和CN)提供不相交的冗余用戶面路徑,從而實現工業應用部署所需要的高可靠性級別的數據傳輸能力。
在TSN應用中,時間同步是實現數據包按確定時間傳遞的前提,從而滿足工廠自動化應用程序對延遲、抖動等時間參數的嚴格要求。3GPP采納了愛立信提出的基于用戶面的時間同步方案,作為3GPP系統集成TSN能力的基石。該方案充分利用了現有5G網絡節點的時間同步能力,又進行了適當的擴展,具有可靈活部署、對5G系統影響最小、與原有系統兼容性好以及可同時支持多個TSN時間域等特點。在5G-TSN領域,愛立信還提出了基于單個UPF的5G邏輯網橋架構、5G QoS映射流程以及TSN時間調度方案,并被3GPP采納,為完善5G系統支撐TSN應用做出了很大貢獻。
5G專網也有很多市場需求。在非公共網絡 (NPN) 領域,愛立信積極推動基于切片的NPN方案,并與中國移動一起,對網絡接入控制和網絡切片選擇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最終被3GPP所采納。該方案保證了網絡接入控制與切片選擇的解耦,為NPN在垂直行業的靈活部署提供了可能。
愛立信和中國移動共同開發多個智能工廠的應用案例,展示了5G在智能工廠中的機械臂應用,并探索了跨行業智能制造的新模式。
未來,愛立信仍將與中國運營商在全球標準化組織及開源組織等方面的密切配合,在智能制造、醫療、交通等領域持續推進與運營商,促進5G技術、應用在中國的高質量發展與生態大繁榮。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