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2020年開年后的每一天,都在創造新的歷史。隨著3月6日OPEC+會議的談判失敗,國際市場上的“原油”價格大幅下跌成為新的歷史事件。據相關報道,全球原油價格一度下跌30%,至每桶30美元左右,有人將每升原油換算后與農夫山泉做對比,猛地發現竟然“水比油貴”。
不難理解,一方面新能源近年內加速推進使得石油市場產能過剩,而目前又遇上全球性疫情蔓延,交通運輸、航空、船運及煉廠用油的需求都在減少,因此原油過剩直接引發了此次油價大跌。這種變動反應在汽車行業上,將給國內老牌汽車行業龍頭帶來很大的喘息時間。同時,這對于正在發力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將帶來哪些影響呢?
想必短中期市場中不乏討論的聲音。部分聲音認為新能源汽車前景會因為原油的價格戰而變得撲朔迷離。
有業內人士給出意見,一方面是在油價下滑的背景下,燃油車的使用成本下降導致投資者對新能源汽車需求的擔憂;另一方面,在補貼退坡、造車成本仍然較高的情況下,投資者對于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走向擔憂。
這種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的,如果原油價位進一步降低,則汽車每公里的運行成本差距將進一步縮小,雖然對比而言純電動車的成本仍更具有優勢,但再考慮到充電成本和時間問題,部分消費者在面對新能源與燃油車時可能會考慮重新投票。從車企的角度來看也有統一性,燃油車的用油成本下降,對于傳統車企生產制造無疑是利好,但也會給本身就投入較高成本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一些新的壓力。
當然,也有聲音覺得新能源汽車前景在原油大幅下跌下會依舊堅挺。
一方面油價暴跌使得我國石油成本大幅降低,除汽油、柴油價格下調外,更為重要的是一系列以石油為原料的工業生產原料成本會降低,甚至可能會直接帶動產業鏈下游成本下降。而目前中國的油品零售價格已經接近于地板價,因此相較于燃油車所帶來的成本下降影響可較大程度忽略。
另外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燃油車與純電汽車已經初步分化出不同的使用場景,未來新能源汽車將會朝向,更注重如何降低“三電”等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及提升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以及提升產品性價比的方向發展,因此原油價格的下降對于新能源汽車的行業的影響將只是一個單一維度。
蝴蝶已經煽動了翅膀,但是效應并不會立馬顯現,變動所引發的結局如何只有時間才能最終評判。而無論原油價格戰最終是什么走向,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未來也不應該只是被動接招。下一步,我們慢慢來看。
(審核編輯: KEEP)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