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產線的全自動化之路還有多遠?
疫情發(fā)展到現(xiàn)在,我們都已經(jīng)知道口罩的重要性,佩戴口罩出門基本上成為了全民共識。但是隨著企業(yè)全面復工、學生逐步開學,口罩的供應量仍遠遠很難滿足當下需求。因此,中石化、富士康、五菱汽車、比亞迪等眾多大企業(yè)都開始加入了造口罩的大軍。
而一片口罩,為何能再短時間里迅速生產?從生產到上市要經(jīng)歷哪些步驟?口罩的自動化產線水平又與速度又有怎樣的關系呢?
自動化程度決定出產速度
首先口罩在一個完整的產線完成,口罩的生產依賴于機械的加工,需要不同機械的加工配合,且自動化程度越高,口罩加工速率越快。
口罩的原材料為無紡布,將無紡布掛于口罩打片機上,調試機器生產打片,出來的就是口罩片,而后,將口罩片轉移到耳帶機上進行“點帶”,制成成品口罩,而后經(jīng)由口罩包裝機包裝,擱置后即出現(xiàn)在銷售市場。
而在整個口罩的生產過程中,口罩生產線的打片機、耳帶機、包裝機的工作以及口罩在各個器械之間運轉的自動化程度,最終共同決定了口罩的生產速度。通常來說,各個器械及傳輸裝置依賴較多人力的,屬于半自動化機器生產流程,而由1臺本體機拖動2-3臺耳帶機進行自動化生產的為全自動機器生產流程。對比來說,全自動產線既節(jié)省人力有能大幅提高效率。
口罩產線自動化水平不高
誠然,全自動化產線當然是極好的,但現(xiàn)實情況是傳統(tǒng)口罩產線居多,加上形勢嚴峻導致的很多非口罩廠臨時改建的接近手工作坊式產線,國內整體口罩自動化產線水平偏低。
部分業(yè)內人士表示,口罩行業(yè)此前的自動化水平就不高,很多口罩廠之前用的都是半自動化的設備,組裝工序都是分開進行,依賴人工串聯(lián),即使用自動化口罩機,也是人工在后面收集口罩,然后再進行包裝。也有行業(yè)人士給出了見解,“口罩行業(yè)有完整的自動化解決方案,但我們?yōu)闃I(yè)內集成商制定口罩機運控方案的時候發(fā)現(xiàn),他們的生產能力參差不齊,半自動設備的產能也有較大差異。”
而對于更高防護級別的N95和KN95口罩來說,想完成全自動化產線更加難度。因為N95材質柔軟,并且是半圓形結構,上下料想實現(xiàn)全自動搬運并不容易。KN95是折疊的,為了滿足密封要求,鼻梁條和鼻梁墊都需要人工粘貼。
另一方面,口罩大量采用各種無紡布材質,使得自動化分層、搬運成為行業(yè)難點,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生產設備的自動化水平。在加上疫情期間廠房缺工問題嚴重,口罩產能短時間內還是不容樂觀。
總的來說,國內目前口罩產線的自動化程度總體不高,口罩產能還不能滿足社會大眾的短期需求。不過,隨著如埃斯頓、眾為興、發(fā)那科、新松、拓斯達等眾多機器人廠商的加入,口罩產線的加工和搬運效率也在逐漸增強。
相信疫情過后,自動化產線的重要性將因著疫情下的口罩生產被放大,制造業(yè)將更加朝向自動化和智能化發(fā)現(xiàn)發(fā)展。
(審核編輯: KEEP)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