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今年春節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污染源變化情況,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邀請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有關專家,利用衛星遙感數據分析解讀近期京津冀及其周邊地區工業活動水平變化。
部分城市工業熱高值區數超去年同期
今年春節以來(1月23日-2月13日,即臘月二十九-正月二十),“2+26”城市監測到明顯的工業熱高值信號。從空間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邯鄲、唐山、太原、長治、天津等城市(見圖1)。
圖1 2020年1月23日-2月13日“2+26”城市工業熱高值區密度與去年同期差值分布圖
從工業行業上看,主要是鋼鐵、建材、電廠等企業密集分布的區域。今年春節以來“2+26”城市的工業熱高值區數量為848個,同比增加22.4%;邯鄲市工業熱高值區數量最多(188個),唐山市次之(168個),其次是太原、滄州、長治、天津等市(63-51個),其余城市少于50個。這說明,今年春節以來“2+26”城市中部分城市工業活動水平超去年同期。
工業熱高值區數量同比增加明顯
2020年春節后的重污染天氣過程期間(2月9日至13日),監測到“2+26”城市工業熱高值區數量為357個,占整個時段的42.1%,同比增加60.1%。其中,邯鄲市工業熱高值區數目最多,達到77個,同比增加1.6倍。這說明,工業污染源排放是春節期間區域大氣重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
春節后,工業熱高值區數目增加顯著
今年春節之后(2月3日-2月13日),“2+26”城市共監測到工業熱異常點526個,比春節期間(1月23日-2月2日)增加204個,增比63.4%。其中,邯鄲、淄博、太原市增加最為顯著(見圖2)。這說明,今年春節后較春節期間,“2+26”城市工業活動水平明顯增強。
圖2 2020年春節后(2月3日-2月13日)“2+26”城市工業熱高值區密度與春節期間(1月23日-2月2日)差值分布圖
(審核編輯: 智匯婷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