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新網2月21日從青島海關獲悉,一批7526噸由中國石化青島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船用燃料油,經青島大港海關檢驗合格后,通過火車油罐運往龍口,在海關監管下,進入龍口濱港出口監管倉庫,并倒罐到保稅倉庫。其中,首批950噸船用燃料油由山東省龍口濱港公用型保稅油庫出口,并加注到“裕貞”號外輪。這標志著山東省正式享受船用燃料油出口退稅政策紅利,青島石化也成為繼遼河石化之后又一個“吃螃蟹的人”。
遼河石化在“摸著石頭過河”完成全國首單享受出口退稅政策的船用燃料油業務后,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市場關注度持續高漲。尤其在得知煉廠出產合規低硫船用燃料油是免征收消費稅,且船燃出口未使用配額。這就標志著煉廠出口低硫船燃不受配額限制,市場化程度較高。隨著合規低硫船燃出口順利的開展,除了前期四大集團布局的20家煉廠總計1815萬噸/年的低硫船燃產能即將陸續釋放外,各大具備生產能力的地方民營煉廠也嗅到了利好信號,隨即開始積極籌備低硫船用油的生產供應。
據金聯創了解,2月19日,清源集團和中船燃、青島港就針對船用燃料油合作業務進行了討論交流。此外,京博石化也在積極籌備合規低硫船燃的生產項目。還有市場消息稱,浙石化正在通關2000噸合規低硫船用燃料油給中船燃。
目前市場已經放開,在退(免)稅收優惠政策刺激以及無配額限制下,有供應能力的國內民營煉化及地煉均可參與保稅船燃的出口業務,保稅船燃市場即將開啟國內煉廠自主供應、擺脫依賴高價進口的供需新模式,未來我國保稅市場在國際市場上也將更具競爭優勢。
(審核編輯: Doris)
聲明:除特別說明之外,新聞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