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短板是當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新的一年,能源行業應重點補齊哪些發展短板?連日來,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圍繞提升產業鏈水平、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培育壯大新動能等話題發出好聲音。
本期嘉賓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舒印彪,全國政協常委、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東方 電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鄒磊,全國政協常委、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全國人大代表、遠景能源CEO張雷,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神火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李煒,全國人大代表,申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黃迪南,全國政協委員、中核集團科技質量與信息化部主任錢天林,全國人大代表、晉煤集團藍焰煤層氣公司執行董事田永東,全國人大代表、國網冀北唐山供電公司變電運維室副主任李征,全國人大代表、勝利采油廠采油管理二區注采211站職工吳娟。
創新機制加快培育能源發展新動能
主持人: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建設,能源轉型升級取得積極進展。在氫能、儲能、地熱能等新領域,如何開展各個技術環節涉及的關鍵材料、核心部件及制造工藝技術的研發?如何逐步建立產業研發和制造體系?如何建立市場化交易機制和價格形成機制?
錢天林:建議將核能制氫與綠色冶金列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核能制氫具有不產生溫室氣體、以水為原料、高效率、大規模等優點,是未來氫氣大規模供應的重要解決方案。我國已建成并運行10兆瓦高溫氣冷實驗堆,2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商業示范電站預計將于2020年建成投產,在高溫氣冷堆技術領域已居世界領先地位。當前發達國家已經在氫能生產與應用領域加快布局,我國需要積極配套政策,加大力度在核能制氫及氫能冶金領域進行戰略性布局,以贏得未來氫能時代國際競爭的戰略制高點。
南存輝:作為推動未來能源發展的前瞻性技術,儲能產業在新能源并網、電動汽車、微電網、家庭儲能系統、電網支撐服務等方面都將發揮巨大作用。近年來,電化學儲能在各類企業積極參與情況下得到快速發展,但大多為示范項目,難實現盈利。從長遠來看,若無法實 現盈利,將很難持續發展。
建議加大用戶側建設分布式儲能系統支持。研究制定用戶側接入儲能的準入政策和技術標準,規范用戶側分布式電儲能系統建設運行。鼓勵售電公司和居民用戶配置儲能,提高分布式能源本地消納比例、參與需求響應,降低用能成本。為微電網和離網地區配置儲能提供政策支持及配套金融措施。鼓勵通過配置多種儲能提高微電網供電的可靠性和電能質量。建立儲能等靈活性資源市場化交易機制和價格形成機制,鼓勵儲能直接參與市場交易,通過市場機制實現盈利,激發市場活力。
吳娟:建議科學有序開發利用地熱資源。突出示范引領,面向未來地熱能發展需要,瞄準干熱巖型地熱能科技前沿,以青海共和盆地為試驗區,實施戰略科技攻堅,大力推進干熱巖型地熱能資源勘查開發的理論、技術、工程與裝備研 發,力爭早日實現干熱巖型地熱能資源勘查開發重大突破。建設以地熱能為基礎的梯級開發利用的清潔能源高效利用特色示范區,為加快發展由清潔能源支撐的綠色產業體系提供示范。
建議中央和地方財政設立地熱能資源調查和科技創新重大專項資金,加大對核心關鍵技術的投入力度。加強砂巖熱儲的經濟回灌技術攻關,改進回灌井成井工藝,優化采灌井網系統布局;開展干熱巖型等深部地熱能勘查開發技術攻關,突破儲層改造和高效換熱關鍵技術;探索梯級綜合高效利用技術體系和商業模式,對發電、供熱、制冷、現代農業、商業應用等相關核心技術進行攻關;研發可直接探測地下溫度場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綜合技術手段,實現地下溫度場三維精細刻畫;加強高溫定向鉆井技術和裝備研發,突破耐高溫低成本鉆井關鍵技術瓶頸,實現核心裝備升級。
以科技創新引領能源長遠發展
主持人:科技創新在支撐高質量發展、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能源企業如何系統謀劃科技創新長遠布局,強化創新體系和創新能力建設?如何積極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充分激發調動廣大人員的創新積極性?
舒印彪:能源發展要牢牢樹立新發展理念,在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上下功夫,要在創新上下功夫。目前我國新能源領域設備制造水平已達世界先進水平,但在新能源與互聯網融合方面仍存在差距,還需在提升科技水平,提高運維、勘測、工程建設效率上花大力氣。
寧高寧:中國企業的發展不能再延續過去那種依靠資源主導、投資驅動的傳統套路,不能再在簡單重復、低技術含量、缺乏創新內涵的領域內擴張。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企業的大浪淘沙和興衰起伏說明,企業所擁有的別人拿不走、學不會、真正可持續的核心競爭力,唯有科技創新能力。
田永東:建議加大煤層氣科技創新支持力度。建議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進一步加大對開發科學技術研究的支持力度,通過列支科技專項資金、產業基金或貼息貸款等方式,支持煤層氣勘探開發的基礎理論研究和開發工藝探索,特別是對低產煤層氣項目的開發工藝完善,以提高完善煤層氣開發技術體系,促進煤層氣產業可持續發展。同時,繼續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及有關科技計劃,進一步加大對煤層氣基礎理論研究和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發的支持力度,開展煤層氣基礎調查評價,優選有利目標區。
李征:建議建立各級職工創新成果孵化基地,推動職工創新成果轉化、推廣應用?!叭蛢删W、世界一流”這一全新目標的實現,需要不斷創新信息通信技術。目前還存在因資金短缺造成職工創新成果不完善、估值不準確、直接收益不多、重復創新現象較多、創新資源浪費等情況。
建議在有條件的地區建立各級職工創新成果孵化平臺,打破職工創新瓶頸。該平臺主要提供工業設計、加工和制造等方面的支持,使職工創新成果的內在達到和科技創新項目同等的質量。
建議各級職工創新成果孵化平臺資金由多方面籌措,可由政府財政支出、社會資助和企業支持等方面組成。針對具體創新成果可設定投資比例,收益按各方投資比例或者約定比例進行分配,成果主創人以技術入股的形式參與收益分配。建立職工創新成果進入孵化平臺準入機制。進入職工創新成果孵化平臺的創新成果,需由專業團隊進行評估,確保有推廣應用價值。
推進能源產業鏈向中高端延伸發展
主持人:2019年,我國將制定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戰略,加大能源、交通基礎設施等領域補短板投資力度。如何加強產學研合作,打通創新鏈條,努力實現能源產業鏈、價值鏈從中低端向中高端延伸發展?
鄒磊:近年來,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有所放緩、行業形勢嚴峻、轉型壓力巨大,主要存在部分核心關鍵技術尚待攻破、產業鏈各環節相互割裂、缺乏系統解決方案等問題。建議國家構建以裝備制造企業為核心的科技創新平臺,出臺面向裝備制造企業的針對性科技創新激勵支持政策,為企業充分發揮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同時,引導、推動裝備制造企業整合相關資源,實現由單一裝備制造向提供系統化解決方案的轉變,增強國際競爭力,在裝備制造業領域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張雷:穩投資要注重合理有效投資,充分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下一步應強化投資政策的精準性,不搞全面的投資強刺激,而應聚焦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產業,通過增加 新型供給來拉動消費需求。將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納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內容,將為新一輪經濟增長提供強勁動力。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大、回報周期長,必須進行超前布局。
創新新型基礎設施投融資模式,既要使項目有收益、能收益,也要確保項目建設風險可控。要做好頂層設計和政策協調,避免出現盲目建設,著力引入民間資本參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資體系。
李煒:建議以國家專業煤炭研究機構為主體,聯合全國范圍內的煤炭裝備制造研發機構,組建強有力的研發體系,盡快推動實現煤炭清潔化、智能化開采和利用,加快智慧礦山建設。既能夠減少社會企業無序開發帶來的浪費,也有利于加快實現煤炭采掘業的轉型升級,實 現綠色開采和清潔利用。
黃迪南:隨著港口岸電建設的大力發展,岸電體制機制建設、區域統籌協同能力等眾多問題不斷凸顯。建議打造港口岸電管理“智慧平臺”,創新商業模式,對實現區域上下游互通互聯,加快燃油替代。
港口岸電建設,應政策先行。應本著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來推動港口岸電建設的市場化。積極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港口岸電建設運營,創新港口商業模式的布局。加強港口岸電配套政策的扶持力度,放低市場準入門檻,同時以政策為導向,打造合作共贏的港口岸電商業模式,吸引鼓勵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港口岸電建設。積極探索港口岸電建設的商業模式及規范化發展,對保障能源安全、促進節能減排、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具有重要意義。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