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垃圾增量更加明顯。特別是醫療廢棄物急劇增加,如使用過的口罩、手套、防護服、護目鏡,以及有發熱癥狀的居民家庭產生的生活垃圾等。這些垃圾如果處理不當,就會造成二次感染。那么,疫情期間,垃圾分類工作該如何進行呢?
一、要進行明確分類。
疫情期間產生的垃圾,尤其是廢棄的口罩等醫療廢棄物,應明確為特殊有害垃圾。對這些垃圾,要投放在居民小區、商場、飯店等公共場所設置的專門特殊有害垃圾收集容器內。要按照危險廢棄物管理要求,對這些特殊有害垃圾進行單獨收集、單獨運輸、單獨處理。禁止將醫療廢棄物混入生活垃圾處理系統,使污染口罩做到全程密閉、無害化處置
二、要加強防護措施。盡量不碰可疑的東西。丟垃圾時,如果一定要掀垃圾桶蓋,最好戴一次性手套。
三、要做好及時消毒。使用的廢棄口罩,應進行消毒。有發熱癥狀的居民家庭產生的所有生活垃圾應嚴格消毒并采取袋裝密封投放。要做好特殊有害垃圾專用收集容器、運輸車輛及裝載工具等的沖洗消毒。保持整潔美觀,避免細菌滋生。
四、要做好公共衛生。要統籌做好公共場所的環境衛生管理工作,開展全方位無死角排查,清除暴露垃圾堆放點。定期對公共場所、重點部位進行全域噴灑消毒。
做好垃圾分類,就是把有限的醫療廢物處理能力用在疫情防控的刀刃上。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做好垃圾分類,也是提升公眾生態文明素養、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的應有之義。此次疫情,既是危機也是契機,希望每個人在處理生活垃圾時都能做好分類,為下一步垃圾分類的全國施行奠定基礎,也為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自己的力量。
(審核編輯: 智匯婷婷)
聲明:除特別說明之外,新聞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