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化學工業的蓬勃發展,現代化工園區逐漸成為推動區域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支撐。然而,在化工園區的建設和開發過程中,存在資源和能源消耗增加、三廢產量增大、盲目選址、監管不力等因素。
不僅導致環境污染負荷的增加,而且加重了生態破壞程度,給地區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由化工園區開發帶來的環境問題日益突出。
因此,如何抓住化工園區建設和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采取對策與措施、促進化工園區科學發展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1國內外化工園區管理模式經驗
1.德國路德維希化工區
路德維希化工園區位于德國萊茵河畔,占地7.11平方千米,為巴斯夫公司獨自建設的一體化石化生產基地。
園區內共有員工3.2萬人,其中約16%為企業研發人員。在這個一體化的生產基地中,各工廠之間相互連接,一個項目或一個工廠的廢棄物或副產品可以作為下一項目或工廠的投入或原料。
同時,在路德維希化工區,公用工程和輔助設施往往集中建設、統一供應服務,不僅降低了治理環境污染的成本,而且最有效的利用資源、物流,充分體現循環經濟的理念。
2.荷蘭鹿特丹港化工園區
鹿特丹港化工園位于萊茵河和馬思河入海的三角洲,擁有集化工、煉油和造船為一體的臨港工業帶,是世界最主要的石化生產中心之一。
作為一個已步入成熟期的一體化化工園區,鹿特丹港化工園的發展模式和管理方式對我國化工園區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第一,充分利用地理優勢,構建以港口為中心的臨港工業園區。
第二,積極開拓港口物流和運輸服務,建設鹿特丹港化工園區成為全球經濟活動和資源配置的國際航運樞紐。
第三,通過合理規劃,打造港城一體化的國際城市。
3.上?;^
上?;^位于杭州灣北岸,自建園以來,就大力發展一體化的循環經濟,將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可持續發展等結合為一體,推動一體化產業鏈的建設。
化工區循環經濟的規模效應主要來源于公共基礎設施共用,即集中供應能源、工業用水、原料,以及綜合回收利用余熱、廢水、廢物。通過基礎設施共用能夠提高設施使用效率和資源循環利用率,降低能耗和廢棄物排放,同時也大幅削減了企業運營成本。
2我國化工園區的現狀及問題
1.我國化工園區的發展現狀
我國化工園區主要分為五種類型分別為石油化工型、精細化工型、城市搬遷型、企業擴張型和資源型。
石油化工型化工園區一般規模較大,以煉油-乙烯裝置為龍頭,帶動一系列下游產業發展,這一類型的化工園主要有上?;瘜W工業區、南京化工園區等。
精細化工型化工園區以精細和專用化學品及大宗合成材料為主,例如南通經濟開發區、泰興化工園區等。
城市搬遷型化工園區是指將原先分散的化工企業統一搬至新化工園區,如天津開發區化學工業區、合肥化工園區等。
企業擴張型化工園區是指在原有的企業基礎上進行擴建,如齊魯化學工業園。
資源型化工園區由于往往建立在具有豐富煤炭等資源的地區,因此投資成本較為低廉,例如榆林煤基能源化工基地、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等。
近年來,在我國沿海、沿江和中西部地區,以石油化工、煤化工、天然氣化工、鹽化工等為產業定位的化工園區逐步發展。
由于受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和政府環保意識的影響,我國化工園區發展水平存在不平衡的現象。
部分園區在開發之初即確定了合理的產業定位,將園區發展同本地經濟、發展規劃及國家產業政策結合起來,現已具有較大規模,例如上?;瘜W工業區、南京化學工業園等。
然而,在一些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園區雖引進了一些項目,具有一定的規模,但由于招商引資急于求成、盲目選址和建設、監管力度不夠等原因,導致園區競爭優勢并不明顯,環境污染日益嚴重。
2.我國化工園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綜合我國化工園區基本情況和管理現狀,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第一,缺乏統一、合理的園區建設規劃。
化工園區在開發建設之初沒有結合本地自身實際情況,盲目推進化工園區的建設,在選址、產業定位、規劃等方面未能進行定性和定量的評價,造成園區布局不合理、重復建設,在后期開發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無法有效解決。
在化工園區建設之時,往往是先建設后規劃,各企業先征地定點,定點就建,導致生產區、生活區、倉儲區等混雜在一起,未能合理利用公共基礎設施,缺乏統一的園區建設規劃。
第二,準入門檻低,盲目引進。
為了實現經濟的發展,一些園區在企業引進上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部分園區忽視項目的技術含量,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將一些污染嚴重、產能過剩、工藝落后的項目引進園區,為園區的可持續發展留下隱患。
第三,環境管理能力不足。
目前,由于環保工作任務的加大、環境管理對象的轉變(由單一型轉為分散型)、環境執法監督機制欠缺以及地方保護主義束縛等原因,造成多數化工園區監督執法難度大,相應環境管理未能跟上化工園區的發展。
此外,部分企業環保意識薄弱,存在偷排、漏排現象時有發生,均進一步加大了化工園區監督和管理難度。
第四,環?;A設施落后。
一些規模較小或剛建立的化工園區,忙于招商引資,對于園區環?;A設施建設中雖有一定規劃,但是建設緩慢。有的園區為吸引外來投資,在污水收集管網、集中污水處理廠沒有建成的情況下,就允許企業投入生產,對周邊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的同時也威脅到周圍群眾的生產生活。
3國內外先進化工園管理模式的啟示
1.合理規劃化工園區
先規劃后建立上?;@區在建園伊始就有明確的發展規劃,并且根據產業發展趨勢和循環經濟理念,把企業引導到所要發展的重點上,因此合理規劃化工園區是保證化工園區環境管理有效實施的必要手段。
首先需要科學選址,嚴格執行相關規定。其次園區在規劃布局和產業定位上要符合環保要求,積極推進具有循環經濟性質的產業,促使化工園區的經濟形成產業鏈。最后,對于規劃環評未通過審查或未能達到園區規劃環評要求的企業,應一律不予以進入。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目前,一些化工園區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滯后,導致環境管理手段無法有效落實。
因此,化工園區應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如園區污水收集管網、集中污水處理設施、集中供熱系統、集中固廢等。
同時,學習發達國家化工園區環境管理經驗,如在基礎設施建設中引入BOT模式,即基礎設施建設不再由政府包辦,而是以政府和企業之間達成一致為前提,鼓勵入園企業和其他社會投資主體積極籌措資金建設某一基礎設施,堅持以企業為主、政府指導和推動的原則。
引入BOT模式不僅可以提高項目的運作效率,而且降低了政府和企業之間的利益糾紛,促進園區良性發展。
3.加強園區的服務與監管
提高基層環境管理水平提高化工園區環境監管有效性、加強環境管理機構建設。環保部門對園區建設項目要提前介入,在進行園區監管時,可設立專業性的環境監管機構,實時實地進行監督。
同時,要加強環保宣傳,提高企業和個人的環保意識。各化工園區也應配有專業人員,負責環保監管、健全環保檔案等工作。
4.符合國家產業政策
促進產業一體化發展上述對先進化工園區管理經驗的分析表明,以產業集聚為基礎、促進產業一體化,不僅能夠增強企業的綜合競爭力,而且可以減少環境污染,提高資源利用率。
同時,化工園區項目引進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優先引進有利于延伸產業鏈、有利于資源綜合利用的項目。
重點發展技術含量高、污染小、能耗低的產品,對于國家明令禁止的項目或產生含致癌、致畸、致突變物質的項目一律不得入園。在構建上要考慮產業鏈的上下游銜接,促進產業一體化發展。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