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糧食生產、消費大國,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糧食產量不斷增長,年人均占有量翻了一番多。與此同時,國內糧食深加工市場也在不斷擴大,產品種類日漸豐富。用于糧食加工的基礎設施持續完善,科技能力也在創新中得到提升。如今,在智能技術的發展下,糧食加工業也正從自動化向智能化生產發展。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新中國成立至今,我國糧食產量增長近5倍。從1949年的2263.6億斤增加到2018年的13157.8億斤,人均占有量也從400多斤提高到900多斤,糧食供需基本達到平衡。
倉廩實的環境下,我國糧食加工業也正飛馳在在高速發展的道路上。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的監測結果顯示,截至2018年,我國糧食加工相關企業達到2.3萬戶,實際加工量轉化糧食達5.5億噸,轉化率達83%,年工業總產值突破3萬億元。
近年來,我國加快發展糧食精加工,推動國內糧食加工設備的技術創新。通過技術人員的努力,我國糧食加工設備的制造水平不斷提高,振動篩、去石機、著水設備、清粉劑等加工機械的數量和精度提升,從而讓產品質量“更上一層樓”。
除了提升結構和零件的精度以外,設備的智能化程度也得到了飛躍式發展。例如糧食的質檢環節,傳統的糧食質檢環節中需要質檢員進行監督,人工干預較大,而糧食自動在線檢驗系統的應用則能為企業解決這一問題。
據了解,糧食自動在線檢驗系統中包括了自動化傳輸設備、檢驗設備等,并將這些設備與物聯網等智能技術結合起來對糧食進行自動檢驗。在輸送設備輸送糧食的過程中,檢驗設備能實時對糧食的重量、水分等關鍵數據進行檢驗,并保證數據的穩定、精確。該系統在運行時無需人員參與,降低了人為干預的可能性,使糧食檢驗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另外,隨著相關企業加大對專用粉、大米、玉米、植物油等加工領域的核心設備的研發投入,色選機、包裝機、粉碎機等糧食加工設備的智能化程度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據悉,江蘇省徐州市某面粉廠就于去年引入了一條智能面粉生產線。生產線能自動進行配粉、配麥、散裝等生產步驟,在包裝環節還配置了智能打包機、碼垛機器人、無人叉車等設備。智能化程度高,降低人工參與率,提升產品質量,滿足企業的生產需求。
現在,我國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正在從溫飽型向小康型邁進。消費需求的變化升級也讓我國的糧食加工業向生產規?;a品標準化發展,糧食加工市場規模也將持續擴大,這也將使得糧食加工設備市場的競爭變得愈加激烈,未來,智能化糧食加工設備將成為相關企業的戰略性高地。對此,相關企業要通過智能制造來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突破市場競爭的同時,促進糧食加工業整體水平的提升。
(審核編輯: 智匯婷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