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隨著一聲聲重重錘響,一件碩大的外貿鍛件產品經過全球最大(200MN)電動螺旋壓力機的捶打,正式在航空工業宏遠西安新區產出,標志著中國鍛造產品進入精鍛3.0時代。
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春曉,航空工業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吳獻東,中國商飛副總經理周新民,航空工業特級專務、產業拓展部部長殷衛寧,中航重機黨委書記、董事長姬蘇春,陜西省政府副秘書長蘭建文、西安市政府副秘書長楊國勝,航空工業宏遠總經理冀勝利,賽峰起落架系統公司副總裁馬修等出席產品下線儀式。
一直以來,大型模鍛設備都是工業強國的基礎。在中國大力推進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邁進的征程中,大力發展大型精品鍛件勢在必行,尤其是國產大飛機、航空發動機,更是要求鍛件產品精耕細作。為解決航空難變形材料技術發展瓶頸,航空工業所屬中航重機經反復論證,于2012年向德國西馬克集團量身定做了200MN電動螺旋壓力機,用于航空、航天難變形的高溫合金、鈦合金、超高強度鋼材料等各類風扇盤、壓氣機盤、渦輪盤、梁、框、起落架鍛件的生產。該設備是全球第一臺3萬噸級以上,控制系統最先進的電動螺旋壓力機,最大打擊力為36500噸。
該設備重達340噸,長度16米,外形最大件直徑達7.8米,具有高精度、高剛性、高能量、大打擊力、抗偏載、速度精準可調、高效節能等特點,可滿足航空、航天等高端鍛件市場對工藝過程一致性的嚴苛要求,其鍛造能力可以覆蓋80%以上的飛機結構件,以及幾乎全部的航空發動機模鍛件,并可兼顧重型燃機、航空航天、交通、船舶、電力等高端鍛件市場。
該生產線建成后,將與中航重機旗下各企業的8000噸、10000噸、20000噸、25000噸等溫鍛油壓機、國際先進的3米、8米環軋生產線等先進鍛鑄生產線一起,為飛機、發動機、船舶等領域提供全價值、全產業鏈的系統解決方案和服務。項目達產后,估計新增年產值7-10億元。
曹春曉院士表示,200MN電動螺旋壓力機設備的正式下線投產,有助于傳統生產方式的改變。200MN電動螺旋壓力機設備在精密化、數字化、智能化方面有了長足進步,提升了我國大型鍛壓裝備的實力,必將為航空工業的快速發展進一步夯實基礎。(來源:中航重機、航空工業宏遠)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