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產業扶貧工作推進會在四川省召開。會議上提出,要大力促進貧困地區扶貧產業發展壯大,為貧困群眾穩定脫貧和逐步致富提供堅實支撐;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要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健全流通體系。這將有助于我國冷鏈物流市場的進一步擴大,同時也為其帶來了新的發展挑戰。
根據某機構的預測數據顯示,到2020年,我國冷鏈物流行業的市場規模將可以達到5000億元,年復合增速將超過20%,農產品冷鏈物流潛力可謂巨大。并且隨著消費升級、企業重視、政策支持,農產品冷鏈物流將成為未來制造業的“新風口”。
此外,電商在農產品行業的加持也將為冷鏈物流市場帶來更大的發展。根據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3490.7億元,同比增長43.3%,今年1至6月,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1774.3億元,同比增長26.6%。據國家統計局預測,到2020年農產品電商交易額將增長至8000億元,冷鏈物流市場需求將會實現飛躍式增長。
雖然我國冷鏈物流市場發展迅速,但對比市場需求,還稍顯不足。因此,完善冷鏈物流產業鏈來提高農產品流通率是目前行業發展的關鍵節點之一。但冷鏈物流的建設成本高,制造企業難以獨自承擔。因此,建設、完善冷鏈物流還需政企合力。
首先是政策,我國政府曾多次強調要完善冷鏈保障,加強冷鏈物流建設。于今年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中也明確提出,要實施“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補短板工程”,“加快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還提出了要降低流通企業成本費用,加大對國內不能生產、行業企業急需的高性能物流設備進口的支持力度,降低物流成本。
其次,我國冷鏈物流的基礎設施多數都集中在沿海地區或內陸發達城市,不僅分布不均衡,設施的功能也不夠完善。因此,制造企業也要加強對基礎設施建設的布局和規劃,使運輸點與銷售點之間形成規模效應,提高服務能力的同時,降低流通成本。
另外,相關制造企業還要加強智能設備的的研發和應用。例如自動分揀、新材料保溫、綠色制冷、無人駕駛等技術和設備,它們的應用可以大幅度降低現有企業成本,提升運營效率,升級食品安全等級,減少企業安全事故。
據悉,國內某大型物流公司通過對大數據和全鏈路信息流的運用,建立了分倉體系,提前規劃分倉計劃,減少中轉環節、縮短配送路徑,從而降低貨品的損耗和商家物流運營成本,提升配送時效。
目前,我國冷鏈物流行業呈現快速發展趨勢,從生產到銷售的各個環節都日漸成熟,也涌現出了一批行業領頭羊。如今,農產市場的擴大更是加速了冷鏈物流市場需求的擴大。對此,我國冷鏈物流相關企業要適度停下腳步來觀察自身的不足,進行合理的市場布局,提升信息化水平,才能在未來的行業發展中取得長足的發展。
(審核編輯: 智匯婷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