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學美國人》報道顯示:全球各地植物生長都在減緩,地球在二十年前已停止變綠。這與全球變暖造成的空氣水分減少有關。目前,“地球在二十年前已停止變綠”已經成為熱搜話題,不少網友們表示環境保護迫在眉睫。
節能、降耗、減排、環保是保證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偉大事業,需要融入到每個人、每個企業的基因中去。各個行業,尤其是高污染行業必須加以重視并貫徹落實。
以我國制藥行業為例,在制藥行業逐漸向高質量方向發展的過程中,污染防治和環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關口。制藥企業工業化過程中造成的污染問題一直被社會關注,也是我國環保治理、節能降排等環境保護任務指標十分繁重的行業。適應政策導向、轉變發展方式,進行技術創新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在綠色環保理念的推動下打造制藥企業發展的新模式。制藥企業只有堅定不移走出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才能實現經濟和環境的雙向效益,打贏“藍天保衛戰”。
就環保政策方面來看,我國環保高壓持續,相關政策措施不斷出臺,引導工業朝著環保方向發展。例如,2018年1月1日,我國首部環境保護稅法實行,在全國范圍對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等4大類污染物、共計117種主要污染因子進行征稅。制藥行業作為重污染行業的一員,也在貢獻稅收名單之列。
國家同時采取減稅等措施,鼓勵、引導、支持制藥企業朝著節能減排、促進研發、創新創業等長遠目標前行,更好地促進高質量發展。
再比如,2018年7月,我國發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確定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等區域為重點,持續開展大氣污染防治行動,組織實施VOCs專項整治,著力補齊VOCs污染防治短板。
該計劃推出以來,制藥行業轉型升級新動能迫在眉睫,否則將會被淘汰,面臨停產甚至倒閉的風險。
另外,對于制藥行業而言,環保設備對其朝著環保方向轉型升級起到關鍵的作用。制藥裝備企業也抓住綠色、環保、高效生產的目標,不斷改進設備,完善研發設計。
《關于加快推進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要在每個重點領域支持一批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規范企業,培育10家百億規模龍頭企業,打造100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形成若干個帶動效應強、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
可以預見,隨著這些示范企業、產業集群的形成,環保裝備制造行業產值有望增加,同時助力制藥行業進一步改善環保問題。
如今,制藥行業正加快環保轉型的步伐,不少企業獲得了翻倍的成績,同時在新的格局競爭中優勢凸顯。
例如,有藥企在環保節能方面早早布局,采取象棋“退二進三”的方式,2015到2017年,該企業在淘汰20億值落后產能的基礎上,總產值實現了翻番,獲得良好的效益。
還有藥企在半年度報告中表示,基礎管理持續加強,公司現場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生命線工程保持平穩,上半年安全形勢平穩,環保實現了穩定達標排放,通過了省級重點監控點第一批驗收。
總體來說,加快環保治理技術的推廣和創新,突破企業健康協調發展技術瓶頸的問題。不斷加強企業生產管理等綠色理念,提升行業綠色發展意識,鼓勵企業環保實踐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偉綠色制造創建良好消費文化和行業氛圍。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