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費升級以及生鮮產品高頻、剛需的共同推動下,冷鏈物流為生鮮供應鏈加速完善和快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由于不少生鮮產品對保鮮條件要求很高,整個運輸必須全程冷鏈才能降低損失率、成本等,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美味體驗。但是在“第一公里”、“最后一公里”,生鮮產品保鮮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
目前,歐美國家普遍已經實現冷鏈流通率95%,而我國的冷鏈流通率還不到20%。無論從社會效益、市場效益,還是從冷鏈物流行業發展來說,都迫切需要企業投入資源進行冷鏈體系建設。
不可否定,冷鏈物流是一個重資產、高投入的行業,需要企業建立全產業鏈、全國性的冷鏈網絡,才能夠實現規模效應,降低成本,提升利潤,全程保證生鮮產品的質量安全。
據了解,不少企業并不具備大量建設冷庫、冷倉,以及購買冷藏車、冷凍車及設備設施的能力,仍僅限于投資冷鏈運輸的某個流程,未能進行全產業的冷鏈建設。當下,國內對生鮮產品供應鏈“第一公里”、“最后一公里”重視程度嚴重不足,造成冷鏈行業整體運行成本普遍較高,果蔬腐壞率下降不明顯。據統計,超過10%的果蔬類食品在流通中腐損,損耗價值超過500億元,造成了巨大的浪費。
眾所周知,“第一公里”包括預冷環節,即對生鮮產品在冷藏運輸和高溫冷藏之前的冷卻處理,有利于延長生鮮蔬菜、水果、水產、海鮮、肉類等的貨架期,減少其干耗和流通中的各種損耗。當然生鮮產品預冷離不開預冷設施,如預冷設備、冷庫等,這就需要冷鏈設施投入。
然而,當前由于冷鏈資源不足,能為生鮮產品提供預冷和加工處理的倉儲型和供應鏈型物流企業占比則低于20%。同時,“第一公里”、“最后一公里”資源匱乏、冷鏈設施不完善等這一問題,還是需要資本在市場中加速解決。做好冷鏈的“第一公里”、“最后一公里””或許是供應鏈降低整體成本、實現最終盈利以及降低果蔬腐壞率突破口。
據悉,某電商企業加快鋪開全國的高效冷鏈網,采用“3T原則”即流通時間、貯藏溫度、產品耐藏性,打造了“冷鏈倉+門店+即時配送”的冷鏈物流模式,解決了生鮮商品從入庫前的“第一公里”到配送至消費者餐桌前的“最后一公里”兩大難題,全程保障生鮮食品的質量。
還有企業計劃將在全國開設100個原產地生鮮倉庫,就地及時地進行預冷,并對商品的規格、甜度等進行標準分級,同時讓無人機技術覆蓋全國生鮮農產品主產區,幫助農戶快速運送甚至售賣,解決了“第一公里”冷鏈設施資源不足、成本過高等問題,也讓生鮮農產品像工業化標準品一樣流轉,全程不斷鏈,確保生鮮農產品品質和消費體驗。
民以食為天,食以鮮為先。為解決好這個制約冷鏈物流行業發展瓶頸,相關部門和企業要協力完善生鮮產品供應鏈,建設包括產品分級、預冷、包裝、儲存、冷鏈運輸等在內的全鏈條,并且布局好產品到倉庫這“第一公里”,打通產品到消費者手中這“最后一公里”,保障食品安全與質量、降低損耗,讓消費者獲得更好的新鮮體驗。
(審核編輯: 智匯婷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