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對541名年齡為9歲至11歲的兒童的智商經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吃魚更為頻繁的孩子智商要高于吃魚次數少或者完全不吃魚的同齡人。也就是說,父母總說的“多吃魚會變聰明”的話是真的,并不是哄孩子多吃魚的招數。
魚肉中富含二十二碳不飽和脂肪酸,二十二碳不飽和脂肪酸又名腦黃金,能維持人體腦神經細胞間的訊息傳遞,在腦部獲得充分的營養后,腦細胞會更有活力,繼而強化人的記憶、反應和學習能力。
除了能使人變聰明外,魚肉也因富含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和味道鮮美而受到廣大人們群眾的喜愛。為了保證魚類產品的鮮活,很多廠商都會在培育養殖和運輸過程中使用一些設備和藥品,如地西泮、氧氟沙星和恩諾沙星等藥物。其初衷是為了保證顧客能買到滿意的魚產品,但有些藥物會殘留在魚體內并傳遞給人類,而這些藥物往往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發布了《關于10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19年第24號]》。據通告,在云南省昆明家樂福超市有限公司世紀城店銷售的黑魚和鮮黃花魚不合格,其中,黑魚被檢測出了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不得檢出的氧氟沙星,鮮黃花魚中檢測出了940μg/kg的恩諾沙星;云南省昆明市五華區小洪水產品銷售的鯽魚也檢測出了2.2μg/kg的地西泮,而按規定魚類中不得檢出此物質。
據了解,氧氟沙星和恩諾沙星雖能預防和治療一些畜禽的細菌性疾病,但這兩種物質會在人體內蓄積,并引起輕度胃腸道刺激、頭痛、頭暈、肝損傷等癥狀;地西泮則會引起人體嗜睡疲乏、精神混亂,嚴重者還可能出現心律失常、昏迷等癥狀。因此,為了能讓消費者放心食用魚類產品,需要及時將這些不合格產品踢出市場,而科學檢測儀器則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經過科研與檢測人員的多次試驗,對于食物中氧氟沙星的檢測現已開發出了多種方法。其中,化學發光法、電化學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譜法、毛細管電泳法、液質聯用法可用于檢測魚肉中的氧氟沙星含量。雖然用于動物源食品中氧氟沙星殘留檢測的常用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譜法和毛細管電泳法,但熒光光度法也毫不遜色,能達到國際殘留法規委員會的要求。樣品在經過勻漿、離心、濃縮等前處理后,熒光光度法能直接測定魚肉樣品中該元素的含量,且操作簡便快捷,結果準確可靠。
此外,將檢測的魚肉樣品經無水硫酸鈉脫水,甲酸-乙腈提取后,用正己烷凈化、旋轉蒸發、流動相洗脫,再使用帶熒光檢測器的高效液相色譜儀能有效檢測魚肉中恩諾沙星的含量。地西泮的殘留量也可以通過高效液相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四級桿串聯質譜法、氣相色譜質譜法、酶聯免疫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進行測定。
雖說多吃魚肉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維生素、礦物質,食品安全卻成為了人們的健康隱患。長此以往,吃魚不僅不會變得更聰明,還會影響人類的生產與生活,重擊魚產業的發展,不利于和諧社會的建設。各類高精尖檢測儀器的加持由此顯得尤為重要,不僅能為廣大人民群眾排查出不合格的產品,還能及時保障人們的各類權益。
(審核編輯: 智匯婷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