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是指以煤為原料,經化學加工使煤轉化為氣體、液體和固體燃料以及化學品的過程。主要包括煤的氣化、液化、干餾以及焦油加工和電石乙炔化工等。煤化學加工過程。煤中有機質的化學結構,是以芳香族為主的稠環為單元核心,由橋鍵互相連接,并帶有各種官能團的大分子結構,通過熱加工和催化加工,可以使煤轉化為各種燃料和化工產品。
2007年是中國煤化工產業穩步推進的一年,在國際油價一度沖擊百元大關、全球對替代化工原料和替代能源的需求越發迫切的背景下,中國的煤化工行業以其領先的產業化進度成為中國能源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煤化工行業的投資機遇仍然受到國際國內投資者的高度關注,煤化工技術的工業放大不斷取得突破、大型煤制油和煤制烯烴裝置的建設進展順利、二甲醚等相關的產品標準相繼出臺。
新型煤化工以生產潔凈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的產品為主,如柴油、汽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氣、乙烯原料、聚丙烯原料、替代燃料(甲醇、二甲醚)等,它與能源、化工技術結合,可形成煤炭——能源化工一體化的新興產業。煤炭能源化工產業將在中國能源的可持續利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今后20年的重要發展方向,這對于中國減輕燃煤造成的環境污染、降低中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均有著重大意義。可以說,煤化工行業在中國面臨著新的市場需求和發展機遇。
“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國鋼鐵行業發展遇到了瓶頸,它的高耗能、高污染物排放與我國產業生態化的發展要求有一定差距,制約了行業發展,而這些是當前我們必須面對和盡快解決的問題?!苯眨谟芍袊茖W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主辦的第一屆全國鋼鐵與能源化工行業協調發展研討會上,寶鋼股份中央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毛新平說。
鋼鐵作為重要的結構材料,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廣泛應用于建筑、機械、能源等各個領域。但另一方面,其高比例碳排放一直飽受詬病。因此,此次會議匯聚了來自鋼鐵行業和能源化工行業的專家學者及相關企業,共商鋼鐵行業與煤化工行業的融合發展之路。
“鋼鐵行業想盡量減少的
尾氣是煤化工行業寶貴的原料”
數據顯示,我國鋼鐵產量自1996年超過1億噸后,至今已連續23年保持世界第一,2018年我國鋼鐵產量再創歷史新高,達到9.28億噸,占世界總產量的51.3%,是名副其實的鋼鐵大國。
但鋼鐵企業在煉鐵工藝過程中會排放大量尾氣,即高爐煤氣、焦爐煤氣和轉爐煤氣。鋼鐵產能的增長,也意味著鋼鐵工業尾氣排放量的不斷提高。據介紹,若按我國鋼鐵年產量9億噸計算,則年產高爐煤氣10000億標準立方米、焦爐煤氣1100億標準立方米、轉爐煤氣700億標準立方米,這些尾氣中的主要成分為氮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氫氣,還有少量甲烷,是鋼鐵行業碳排放的主要來源。
據了解,過去鋼鐵行業尾氣的處理是作為制造過程中所需的能源燃燒掉,現在則大多用來發電。在多位專家看來,目前的尾氣利用方式附加值較低,且不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澳壳巴ǔ1挥米髂茉?,沒有被高值化利用。”毛新平表示。
與之相對,煤化工行業需要通過成本較高的煤氣化技術,先將煤轉化為合成氣(一氧化碳和氫氣),再利用合成氣生產甲醇、烯烴、乙醇等化工品。這些合成氣,和鋼鐵尾氣中的有效成分相似。
“鋼鐵行業想盡量減少的尾氣,是煤化工行業寶貴的原料?!敝袊茖W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中民表示,“現在的問題是隔行如隔山,煤化工行業壓根不知道鋼鐵行業造氣造了一百多年了,鋼鐵行業也不知道用合成氣可以做這么多東西,各自干得熱火朝天,這是因為沒有交流。希望可以把鋼鐵尾氣里的這些一氧化碳、氫等資源化,作為化工的原料,生產甲醇、乙醇、烯烴等,促成產業鏈合作,這將是鋼鐵行業生態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span>
技術路線成熟多樣
可大幅節省造氣成本
在我國,通過煤基合成氣制甲醇、烯烴、柴油、乙二醇等技術已非常成熟,且新的技術層出不窮,不斷取得新突破。而鋼鐵工業若能實現與能源化工行業耦合,不僅為鋼廠尾氣綜合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和解決方案,從煤化工行業來講,也將大幅度節省造氣階段成本,同時為國家能源安全提供保障。
“煤化工的第一步是先把煤變成合成氣,我們費了很大的功夫去造氣,光造氣投資就占到總投資約1/4-2/3的成本?!眲⒅忻癖硎?。以包頭180萬噸/年煤基甲醇制聚合烯烴為例,其中造氣階段工程投資占總投資的23.9%,達18億元,利用鋼鐵尾氣資源可繞過造氣階段,大量節省投資。
另外,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針對鋼廠工業尾氣組成與特點,開發出以一氧化碳和氫氣為主要原料制備用途廣泛的無水乙醇技術(DMTE),這進一步為鋼鐵行業尾氣利用拓寬了思路,助力我國乙醇汽油的推廣和使用。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5個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中提出“到2020年實現乙醇汽油全國基本覆蓋”,從目前來看,全面推廣乙醇汽油所需的燃料乙醇原料尚有1000多萬噸的巨大缺口,而DMTE技術的突破也為鋼鐵行業和煤化工行業帶來新機遇。
據介紹,2017年1月陜西延長石油集團10萬噸/年合成氣制乙醇裝置成功打通全流程,產出分析純級無水乙醇。DMTE技術自2017年首次投產后,目前已有兩個工業項目應用。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與新疆天業簽訂了120萬噸的煤制乙醇項目,目前正在編制可研報告。
跨界產業
需解決適應性問題
當前,以一氧化碳和氫氣為原料制甲醇、烯烴、油品、乙醇、乙二醇等在煤化工領域已有項目應用,煤化工和鋼鐵行業結合的項目雖然有幾個正在論證,但是還未真正實施。
“鋼鐵行業這么大,產業生態化問題這么突出,現在煤化工技術已經成熟,非常有必要促成鋼鐵行業與能源化工行業的深度融合。”毛新平說,“但是要做的事情很多,兩個不同的行業,涉及到資本、技術、環保等諸多方面的問題。”
劉中民也表示,如果要實現兩個行業的融合,實現生態化發展,需要統一布局、協調發展。“技術上沒有障礙,難題就是大家互相不了解,整個化工的布局是按照園區來做的,和鋼鐵廠不是一回事,鋼鐵廠也不能只管自己的鋼鐵生產,而生態化發展需要鋼鐵產業上下游兼顧,協調起來,包括原料、供應關系的建立等?!?/span>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