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以來,我國中成藥價格就開啟了“飆升”模式,包括一些家中常備中成藥的零售終端價格也大幅度提升。藥價在翻倍的同時,對患者的用藥費用將產生影響,這也引起了患者的廣泛關注。那么,這些藥價上漲背后的推手都有哪些呢?
原材料價格上漲
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將直接導致成藥價格的上漲。例如,太極集團在2018年11月2日發布《關于藿香正氣口服液調價的公告》稱,鑒于2018年主要原料蒼術等原、輔、包材價格持續上漲,公司對藿香正氣口服液的出廠價平均上調11%。筆者發現,藿香正氣口服液的零售價已從原來的10多元到現在的20多元,價格幾乎翻倍。
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一方面是中藥材種植源頭的問題,例如種植不科學、管理不規范等原因,導致的藥材產量下降,供不應求;另一方面,隨著兩票制的推進,中間環節費用增加,價格自然也跟著上漲。
“一致性評價”的全面展開
為提升藥品安全性和保證療效性,自2018年開始,我國就針對中藥注射劑和生物制劑、成藥進行了再評價工作,這也意味著成藥“一致性評價”全面推開。
在“一致性評價”的施壓下,主營成藥的生產企業業績將受到影響,藥品的生產成本也大大提升,藥企為了維持利潤不得不進行價格的調整。
各地環保治理影響原料藥生產
除了以上因素以外,環保主旋律幾乎在原料藥行業不停響起。在環保風暴持續來襲的過程中,原料藥企業的日子并不好過,一波接一波停產、淘汰的結果給整個行業帶來“霧霾”,由于原料藥廠家本就稀少,導致原料藥市場供不應求,造成下游成品藥價格的上漲。
不過除了環保因素,部分原料藥企業惡意壟斷、提價的情況也時有發生,給成品藥生產企業的正常生產以及成本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為了杜絕壟斷,我國相關部門加強監管,不惜巨額重罰壟斷企業,整治原料藥市場公平競爭的秩序,保障原料藥正常供應。也有成品藥企業選擇“自給自足”,自己建設原料藥基地滿足藥品生產需求。
小結
總的來看,中成藥價格的上漲與市場、政策、環境因素息息相關。藥品生產企業應跟緊相關政策,助力生產合理化、科學化、環?;M量減少受外界因素影響的風險,進而保持價格的穩定。
據悉,2018年我國成藥漲價明顯,不過今年以來價格已趨于平穩,業內預計未來也不會有太大的漲價空間。
不過,雖然藥價上漲對患者用藥費用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也應看到,在藥品價格合理提升的過程中,也淘汰了很多低效、高副作用的藥物,這也將鼓勵藥品生產企業朝著高質量方向發展,生產出更多有效、安全的藥物。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