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是我國居民的主食之一,小麥粉可用于制作面包、饅頭、餅干、面條等食物,發酵后可制成啤酒、白酒等。今年我國小麥實現恢復性增產,進口量也維持穩定,這也將為小麥加工設備市場帶來利好。
根據國家統計局預測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小麥產量將在13106萬噸,比2018年增加266.7萬噸,增長2.1%。一般國家統計局以小麥產量常年商品率70%推算當年的小麥商品量,照此測算,今年小麥商品量將在9174萬噸。
雖然今年國產小麥再次迎來了豐收,但我國小麥市場依舊有著的巨大缺口,需要進口數百萬噸的國外優質小麥。根據業內人士介紹:今年我國小麥進口量還會保持在350萬噸左右,與去年基本相同。國內小麥產量的大幅增長以及大量進口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小麥深加工設備市場的發展。
內蒙古:推行優質小麥精深加工
內蒙古的河套平原和烏拉特草原是國內有名的小麥種植區,為了發展小麥深加工,當地利用篩選機、風選機、去石機、精選機、打麥機、包裝機等一系列的食品加工設備,完善小麥面粉生產線,帶動面粉加工成為當地特色產業。此外,當地政府還在投資建設掛面生產線、面精生產線等,推行優質小麥精深加工及全產業鏈運作。
河南:延伸小麥產業鏈
河南省業余近幾年開始大力發展小麥深加工產業,通過投資清理、水分調節、研磨、篩理等食品加工設備建設智能面粉生產工廠。據當地政府相關人員介紹,河南是小麥種植大省也是小麥出口大省,但都是原糧出口,導致深加工環節的利潤嚴重流失。如今,河南省堅持以優勢產地為基礎,延伸小麥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
陜西:深度研發小麥胚芽
陜西省常年種植小麥1600萬畝,年產量450萬噸,是陜西省重要的大糧食作物,在居民膳食、農業生產和國民經濟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當地某面業有限公司以開發小麥胚芽粉為契機,深度研發小麥副產品即小麥胚芽,推動當地小麥加工行業技術進步,加強小麥在陜西省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延伸小麥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
山東:打造小麥深加工產業鏈
山東省濱州市將優質小麥良種繁育、推廣種植,小麥收購、儲存,小麥加工、深加工及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結合起來,致力于打造從田間到餐桌完整的小麥產業鏈。據悉目前該市投資了小麥蛋白、變性淀粉、特級酒精、胚芽油、麥胚多肽、膳食纖維高蛋白飼料等多條小麥深加工產品生產線。
通過對小麥的深加工利用,可以實現對小麥原料“吃光榨凈”,形成經濟效益和產品開發的良性循環。利用食品加工設備和技術積極開發高附加值小麥加工食品,能夠切實提升小麥副產物食品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也給小麥深加工設備市場帶來了發展機遇。對此相關設備制造商要以技術創新作為突破口,合理布局市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審核編輯: 智匯婷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