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藥行業是我國的新興產業且具備巨大的潛力。據中國產業信息網數據,2022年中國生物制藥市場將達755億美元,預計約占中國制藥市場整體規模的22.8%,約占全球生物制藥市場的18.7%。可見中國生物制藥市場前景可觀,未來增長空間非常大。
巨大的市場是相對的,有機遇就有挑戰。2019年制藥機械設備行業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但與此同時,制藥機械設備行業也將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激烈的競爭。
當前,中國生物制藥行業發展迅速,但隨著生物制藥工業環保標準日趨嚴格,藥企產品出口對生產效率、質量要求的提升,中國生物制藥企業面臨很大的挑戰。
專家分析指出,“十三五”是我國生物醫藥產業關鍵發展時期,也是中國生物制藥企業走出去的重要時期。在自動化、智能化技術不斷推廣應用的背景下,生物制藥行業需要朝著智能制造的方向發展。
如何實現生物制藥行業的“智能制造”?業內認為,實現生物制藥行業的智能制造,關鍵在于制藥裝備和藥品生產過程的革新。
其中,制藥裝備作為生物制藥行業的上游產業,其改進升級有助于生物制藥行業更好的發展。例如,實現制藥裝備的自動化、智能化,有助于生物制藥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擴大產能,減少人工操作,降低成本的同時提升生產效益。
例如在制劑生產過程中,采用智能化的配液系統、洗灌封、滅菌和燈檢,能夠實現配液系統在線稱量、在線清洗、在線滅菌,以及洗瓶、烘瓶、灌封、滅菌、晾干、燈檢、檢漏到印字等生產過程的全自動運轉。
另外,智能化的制藥裝備能夠實現連續性生產,可以做到實時質量監控,隨時可以去除不合格的中間產品,降低人為操作的失誤,大大提高生產效率。
不過從目前國內情況來看,國內生物制藥企業的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尚且不夠高,距離“制藥工業4.0”存在距離。不少生物制藥企業的制藥裝備自動化水平低、人工干預的工作比較多,常常出現產品質量不穩定的情況。
因此,加快生物制藥行業的智能制造還需要從更新換代傳統制藥裝備入手,加強自動化、信息化、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藥企需要結合生物藥品生產工藝與GMP等法規要求,實現從原料到倉儲全流程環節的柔性化、定制化、智能化生產,從而縮短產品的上市時間、增強生產靈活性、實現節能增效。
目前,國內已經有不少城市建設生物醫藥產業園,以集群的資源優勢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的升級,并推動相關制藥裝備的創新研發,加速國際合作。
例如,中山市生物醫藥企業目前主要集聚在翠亨新區生物醫藥科技園等3大園區。其中,翠亨新區生物醫藥科技園重點發展生物制藥、醫療器械、制藥裝備等領域創新研發和產業化項目,及中德(中山)生物醫藥產業園醫療器械拓展區和高端制藥裝備拓展區國際合作項目。
因此在未來的道路上,希望更多的企業能頂住壓力,挑戰高端、高效、高質設備,推動我國制藥機械設備行業迎來嶄新的面貌。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