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制造業還處在2.0工業革命時代。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下,打破并重構了工業生產的全生命周期,使得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制造、營銷、服務形成閉環,工業的生產模式徹底改變。
隨著德國的工業4.0理念傳入國內,這將引起新一輪的工業革命。工業4.0是以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核心技術,實現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的廣泛滲透,將推動工業領域實現智能化、綠色化。
如何從2.0到4.0,成為制藥裝備企業在內的制造業面臨的一個難題。有人認為應該循序漸進,一步一步從2.0到2.5,再從2.5到3.0,然后進入4.0時代。也有人認為不能一步一步走,應采取跳躍式的特殊戰略,使2.0到4.0的工業革命齊頭并進,奮起躍進。
總的來看,工業4.0是一個大挑戰。而我國朝著智能制造轉型是必然的趨勢,也是制造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對于制藥行業來說,實現智能制造更是提高藥品質量、保障藥品安全的重要途徑。
業內表示,我國未來制造業將全面走向智能化,包括產品智能化、制造智能化、服務智能化、管理智能化以及生活智能化。
如何實現智能化?工信部副部長揚學山曾指出走向智能化的路徑,即“從IT+IT走向IT×IT”。其中,第一個IT指的是信息技術,第二個IT指的是工業技術,原來兩個IT技術各自發展,隨著企業應用信息技術、企業信息化的發展,這兩個技術開始疊加,并從疊加走向融合。
“工業4.0”的三大主題包括“智能工廠”、“智能生產”、“智能物流”,其中,“智能工廠”重點研究智能化生產系統及過程,以及網絡化分布式生產設施的實現。
目前,制藥裝備領域具備實力和前瞻性戰略的企業已經開展布局“智能工廠”。例如,有制藥裝備企業形成了雙智能局面,即智能化的產品,智能化的產品生產。目前該企業共配有年產100臺套后包裝線工業機器人、50臺套智能倉儲物流系統,150臺套醫療服務機器人,投入到智能制藥生產中,不斷提高中國制藥裝備智能化、國際化水平。
“智能生產”主要涉及整個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等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等。在制藥裝備的生產方面,生產走智能化,“以機器生產機器”的道路將建立在數字化工廠的基礎上,利用物聯網和設備監控技術,加強信息管理,提高生產過程的可控性,以及編制合理的生產計劃與生產進度,結合智能、綠色等新興技術于一體,能夠代替部分人工的操作。
“智能物流”主要通過互聯網、物聯網、務聯網,整合物流資源,充分發揮現有物流資源供應方的效率,而需求方能夠因此快速獲得服務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業內認為,為滿足個性化和定制化需求,未來智能物流需求會更加強烈,作業分工將越來越細。
不過,在智能工業控制網絡中,網絡和系統安全格外受到重視。業內指出,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就在于如何能確保工業4.0的網絡安全以及系統安全。另外,在實際應用中,低功耗是一個重要參考因素。
需要強調的是,在工業4.0機遇面前,只有靈活地將數字新成果應用到生產流程中,才能提高工業效率與競爭力。因為大數據是實現4.0、構建數字工廠的基礎,如果沒有大數據,企業就無法及時了解市場新走向及客戶需求,更不用說跟隨時代的發展建設數字工廠。因此,加強數字成果的應用和積累也是我國制藥裝備乃至整個制造業需要攻關的大方向。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