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滿足消費者對食品質量安全的高要求,食品追溯正在進入數字化、信息化階段,區塊鏈則是普遍被認可的信息技術。目前,政府、企業以及各行業人士都在關注和推動著區塊鏈的應用發展,加快邁入“鏈上時代”。隨著區塊鏈可追溯平臺的建立,保障人們餐桌飲食安全的同時,也儼然成為行業競拼的“硬核技術”。
啟動區塊鏈可追溯平臺“鏈上”食品安全
日前,某零售商正式啟動中國區塊鏈可追溯平臺。目前,已有23家商品完成測試進入平臺,此后將陸續上線超百種生鮮類商品,覆蓋包裝鮮肉、蔬菜、海鮮,到2020年底前,可追溯鮮肉將占整體包裝鮮肉銷售額的1/2,可追溯蔬菜將占到整體包裝蔬菜銷售額的2/5,可追溯海鮮將占到整體海鮮品類銷售額接近1/5,全力保障人們餐桌飲食安全。
行業人士認為,通過區塊鏈技術,并用新技術賦能零售,為構建信任消費提供更有力的保障。與此同時,食品追溯信息數字化可以滿足國內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高要求,也讓消費者的生活變得更加的安心,更加的便捷,更加的健康。
打造“區塊鏈+食品溯源”平臺
據了解,佛山禪城區充分利用數字化、信息化技術,搭建了基于區塊鏈的食品溯源建設項目——“區塊鏈+食品溯源”平臺,目前該平臺已初步完成。
該平臺能夠提高食品監管的科技化水平,規范和引導關鍵主體的市場行為,提高交易信息的完整性和向前向后追溯的顆粒度和完整性,食品溯源監管的科技化、可感化組織方式得到有效增強。
品質安全區塊鏈農產品溯源平臺啟航
據悉,山西省區塊鏈研究會發起并啟動了一縣一品區塊鏈溯源技術平臺,通過借助科普惠農區塊鏈品質溯源商城和人工智能無人售貨機,迅速塑造當地農產品品牌,帶動優質產品銷售。
據有關人員介紹,利用品質區塊鏈溯源技術,旨在企業和消費者之間建立可信生態體系,以解決企業產品生產流通到消費過程中的信息溯源、防偽驗真、精準營銷等問題。
“大宗農產品流通區塊鏈”發布
日前,某網正式發布《農業產業區塊鏈白皮書》,同時發布“大宗農產品流通區塊鏈”,將有效提升農業供應鏈管理的整體效率,幫助客戶更好地節約成本和配置資源,助推農業產業鏈升級。
業內人士表示,大宗農產品期待更多破局和區塊鏈等技術在農業的應用將重塑農業潛在的價值未來。其中,區塊鏈技術對于建立長期可信的產業供應鏈生態有重要意義。
隨著區鏈塊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區塊鏈可追溯平臺的構建,其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尤為適用于食品安全溯源領域,可提高食品的透明度,進而能有效地提高食品可信度和真實性,進一步增強群眾食品安全的獲得感。
此外,區塊鏈數據不可篡改與交易可追溯兩大特性相結合,出現問題容易辨別源頭,并且區塊鏈上寫入的數據都具有明確的責任主體,造假責任易辨認,可有效地根除供應鏈內產品流轉過程中的假冒偽劣問題,解決傳統溯源中存在的信任問題,從而更好地保障消費者權益。
(審核編輯: 智匯婷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