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德國一項調查顯示,八成德國人認為“中國制造”是“德國制造”的對手。
54%的受訪者認為,來自中國的競爭者正加大步伐,將超越德國品牌和德國企業的創新能力。
“中國制造”哪些領域做得比較好?”
受訪者認為,最突出的是“數字化和信息技術領域”。其次是電動車領域。
64%的人認為,中國在“數字化和信息技術”領域已超越德國。
至于“德國制造”哪些領域比“中國制造”更出色,受訪者選出三個方面:一是德企在研發方面投入更多,成果更好;二是機械和設備制造仍是“德國制造”的招牌行業;三是基礎設施方面。不過他們認為,在這些領域,中國正在縮小與德國的差距。
該調查報告稱,“中國制造”和“德國制造”未來都具有更大發展潛力,尤其是中國。
以醫藥裝備行業為例。在全球醫藥裝備行業中,德國是不得不提的醫藥裝備強國,業內人士這樣評價德國醫藥裝備的發展,“‘專業化’是根本,在德國醫藥裝備領域中,工人擁有豐富的知識,并積累了專業的操作技能,不局限于局部,對產品整體應用也掌握充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目前,德國醫藥裝備依然在全球市場中占據重要的位置,品質、技術仍是其“招牌”。對此,德國一家知名醫藥裝備企業負責人在接受制藥站采訪時曾表示,就企業自身來說,主要從以下5個方面來把控產品質量:
質量是全體員工的中心所在;不斷加強員工培訓,尤其是質量方面的培訓;接受錯誤,在錯誤里不斷改進;質量部門要有權利做最后的決定;細節決定質量。
正是在上述5個方面的推動下,這家德國企業在所屬領域中如魚得水,成為標桿企業。而除了龍頭企業,德國中小型醫藥裝備企業也憑借專業、強大的能力活躍在全球醫藥裝備市場中。
有調查總結了其5大特點,第一,經營專業化與地域多元化相結合。在醫藥裝備產品專業化程度高的基礎上積極開拓海外市場;第二,只關注客戶關注的東西。他們認為在醫藥裝備領域中,客戶主要還是關注產品質量,公司貼近客戶的程度以及服務。
第三,注重技術與貼近客戶的結合。他們認為,醫藥裝備技術與客戶服務同等重要,過于側重一方,只會適得其反,要讓懂技術的人與客戶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所想、所需、所求。
第四,喜歡“制造”,不喜歡“購買”。有專家介紹,德國中小型醫藥裝備企業希望能通過自己的技術、研發能力占據市場,因為他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強化自身,提高企業競爭力。
第五,企業與員工之間建立相互信賴的關系。德國中小型醫藥裝備企業中的管理層所要耗費的精力遠遠小于其他企業,關鍵就在于企業與員工之間的信賴關系。
對比德國醫藥裝備領域,中國雖然還有很多不足,但在一些方面中還是有所變化和改善。而隨著行業的發展,以及政策的支持,中國醫藥裝備領域誕生出了一批龍頭企業。不僅如此,在一些國際知名制藥企業的關鍵項目中也能看到他們的影子,包括擁有先進技術經驗的中小型醫藥裝備企業。
如今,中國醫藥裝備行業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形成了結合實際情況的發展模式。但必須要看到,和德國相比,和一些擁有先進醫藥裝備技術的國家相比,中國醫藥裝備行業還有很多核心技術沒有掌握,特別是涉及到高深材料科學的核心裝備。
因此,我國的醫藥裝備企業雖然發展迅速,但是要超越大國,真正去理解、學習、發展核心技術任重道遠。只有看到背后的差距,中國醫藥裝備行業才能有更好的發展。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