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家居智能化的普及,讓一切設備互聯,只要你想,完全可以設計一個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家庭,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另外,在未來幾年全球智能家居設備和服務市場將迅速增長,巨大的蛋糕吸引來自國內外包括谷歌、蘋果、三星以及華為、小米在內的科技巨頭爭相布局、搶奪。
今年3月29日小米向市場推出“米家”品牌,雷軍表示,“米家”的由來是“小米智能家庭”,代表了小米智能家居戰略,并發布首款產品“米家壓力IH電飯煲”。在物聯網資深人士楊劍勇看來,當時一款電飯煲扛著智能家居的大旗,對小米智能家居之路感到驚訝,如今“米家”又推出一款電水壺,難道小米將生產一堆覆蓋日常衣、食、住、行等領域的硬件嗎?并冠以“智能”,在智能家居這條路上,也許小米已經走偏了,或許不久的將來,小米會演變成一家“小家電”硬件廠商。
在我印象中,小米智能家居之路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當年小米推出小米智能家居控制中心業務,可以在小米手機上裝上APK控制軟件,結合家中的智能家居硬件設備來實現遠程控制家中的燈光、窗簾、家電和安防設備等。之后小米在智能家居領域陸續推出了多款智能硬件產品,尤其所推出的路由器,在當時小米設想透過路由器欲成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到如今,小米的智能家居之路并不順利,對于家庭互聯網,小米的思想似乎有點“窄”。如今,小米將繼續探索智能家居之路,只是最后落到“米家”,作為小米推出的智能家居品牌“米家”,并發布可以通過手機APP進行操作的智能電飯煲,在筆者看來依然是一個雞肋產品。
在今年早些時候,雷軍透露了小米生態鏈企業的一些數據,到目前共投資了55家生態鏈企業,在我看來不過是一些生產路由器、插座、移動電源、空氣凈化器、手環之類的硬件產品廠家。小米智能家居領域布局雖然具備資金、品牌、資源等優勢,但在此前以一款電飯煲的情懷進入智能家居領域感到意外。
智能家居市場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即原本在手機行業中的大佬均都把眼光放在智能家居上面,如谷歌早期以32億美元收購Nest公司進入智能家居領域,近期也推出的Google Home產品欲爭奪智能家居控制中心,蘋果公司則在2014年發布HomeKit智能家居平臺,可以將用戶家中的智能家電整合在一起,通過iPhone、iPad等蘋果設備來統一控制家中的各種智能家居產品。三星在2014年花2億美元收購SmartThings智能家居平臺,并以SmartThings方式深耕生態平臺建設,并表示,到2020年,三星的產品物聯網覆蓋率甚至將達到100%。而來自國內手機廠商華為,在去年12月,華為也發布Huawei HiLink連接協議,華為的目標是做好“連接”。
作為“米家”承載著小米智能家居戰略,對我來說期待小米,畢竟目前行業沒有成功經驗可借鑒,不管科技巨頭,抑或創業公司,都處在探索之路上。在此祝所有智能家居領域的朋友,畢竟在一個未知的領域探索,當中有成功,自然就會有失敗,但成功與失敗,行業不是關鍵,而是自身,加油!
科技巨頭將加速搶占智能家居市場,欲爭奪家庭控制中心,未來,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的發展,智能家居行業將發生更多新的變化。未來幾年全球智能家居設備和服務市場將迅速增長,顯然已變成各巨頭爭雄的主戰場。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