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也是吸引跨國車企、本土自主品牌競相爭奪的市場。隨著汽車行業電動化、智能互聯趨勢的發展,各大車企也感受到了來自未來的競爭壓力。展望未來,各家車企最看重什么?如何展開部署以決勝在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包括通用、奔馳、長安等6家車企掌門人近日透露了未來戰略,筆者通過盤點后發現,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汽車共享、電商等行業新趨勢幾乎已成車企共識,這6家企業也對此規劃了針對性策略。
一、通用汽車:不當“無腦”代步工具 四大領域布局個人出行
通用汽車此前宣布將致力于定義未來個人交通出行方式,并加大對各種尖端技術和創新業務模式的投資。通用汽車戰略與全球業務規劃副總裁邁克爾·艾博森重申:“通用未來的個人出行解決方案,將主要從四個領域展開,包括電力驅動、共享模式、智能互聯以及自動駕駛。”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通用的四大解決方案也將有望逐步在中國實現。
在他看來,電力驅動將成為增加汽車效率和功能性最重要的支持;智能互聯,將把車輛數據加入到互聯網的變革中,使駕駛體驗更好;汽車共享提升燃油經濟性和效率性,但如何更好地發展取決于監管,也代表了每個國家根本改變出行模式的選擇;自動駕駛技術未來將提高安全性,并得到很大的拓展和歡迎。
二、奔馳:繼續提升國產化率 本地研發能力將增3倍
奔馳2015年在華汽車銷售量為37.35萬輛,同比增長32.6%,超額完成了原定的30萬輛目標。面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趨勢,戴姆勒股份公司管理委員會成員唐仕凱表示:“奔馳在中國成功的關鍵是國產化,去年在華銷售2/3的車輛由本地生產,未來將與北汽一道不斷提升奔馳國產車型份額,增加奔馳的競爭力。還有另外一個重要點,就是奔馳將把本地研發能力提升3倍,以便更快地將中國客戶需求反應在新車型上。”
面對電子化、數字化對汽車產業鏈所帶來的挑戰,奔馳將在電商、汽車共享、電動汽車等方面積極應對,同時順應趨勢提升研發效率、降低研發成本,讓生產更加高效、靈活,滿足更多用戶的訂單需求。
三、本田:提升電動車型銷量 建立氫氣生產站
此前本田汽車高層宣布將會增加旗下電動車型銷量,其中包括了混合能源動力汽車、純電動和燃料電池車。據本田汽車總工程師巖田和之介紹,本田在進行多種電力模式的開發,包括燃料電池發電技術,還有本田頗具遠見性的電子動力集成。
巖田和之曾提到在日本多發的地震,并表示:“本田將利用電力汽車作為供電源來應對氣候災難,在未來,汽車將會成為城市的電池或者是發電機。本田不僅僅要產生氫氣供燃料電池用,我們還將出口能源和管理能源,今年將能實現大規模的生產。”
四、雷諾:雷諾全球已銷10萬輛電動車 聯手東風加碼中國市場
東風雷諾汽車有限公司總裁 、雷諾集團中國業務區高級副總裁福蘭表示,雷諾與東風正在中國開發新能源汽車,其包括純電動汽車,雙方合作的成果風諾E300,已在北京車展亮相。福蘭強調:“在中國,雷諾不僅僅要成為電動汽車提供商,而且希望更好地支持整個新能源汽車和環境的發展。”
據介紹,雷諾此前已在海外市場推出TWIZY、掀背式電動車Zoe等,目前雷諾在全世界的純電動汽車保有量已達到10萬輛。他表示:“純電動汽車將會成為未來的引領者,而中國將成為最初、最大的電動汽車消費國。”這也傳遞出一個信號,未來在東風雷諾的產品譜系中,電動汽車產品也將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五、廣汽集團:在電動化、網絡化、國際化方面尋求突破
廣汽集團執行董事、常務副總經理馮興亞表示:“十三五期間,自主品牌將是廣汽的重中之重,廣汽將集整個集團之力,通過構建全球研發網、建立全球供應鏈體系等措施來全力推進‘大自主戰略’。此外,廣汽也將在電動化、網絡化與國際化三個方面尋求突破。”
仔細來看,廣汽將全面實施“1513”戰略,其中的數字分別代表:第一個“1”為一個目標,以鑄造國際化的企業和社會信賴的公司為愿景,成為先進的汽車集團。“5”就是做實做強研發、整車、零部件、商貿服務和金融服務五大板塊。第二個“1”就是全力發展自主品牌。最后的“3”就是實現電動化、國際化、網聯化三個方面的重大突破。
六、長安汽車:斥資180億發展新能源 長安自主明年銷179萬輛
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介紹,中國品牌在轎車市場的占有率不足3成,且處于下滑趨勢之中。中國品牌主要集中在10萬元以下,低端、低價值仍是中國品牌的特征之一。在朱華榮看來,電動化、智能化、電商化、共享化是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在此背景下,長安將打造經典產品和服務的提供能力、市場需求的快速反應能力、互聯網大數據的整合運用能力、多元化渠道的盈利能力。
到2025年,長安將投資180億元,推出34款新能源汽車產品,并分四個階段逐步實現全自動駕駛。長安也制定了明確的銷量目標,2017年長安品牌將達179萬輛,2020年將實現233萬輛,到2025年,長安將實現340萬輛的銷量,躋身全球前十名。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