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珠高速、滬蓉高速、京滬高鐵線、京廣高鐵線…一條條貫穿中華大地的交通線路相繼投入運營,在剛過去的“十二五”建設期間,“五縱五橫十聯”綜合運輸網基本形成,完成了交通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2.5萬億,截止2015年底,中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接近12萬公里,遠超美國,位居全球第一;鐵路營運里程超過12萬公里,僅次于美國,其中國高速鐵路里程1.9萬公里,超過世界其他國家里程之和;公路通車里程高達457萬公里,民用機場約200多個,城市軌道交通營運里程達3000多公里。交通系統的迅速崛起,支撐起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真正實現了橫貫東西,縱穿南北。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交通系統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好成績,城鎮化和汽車普及進程的加快使得城市交通系統迅速擴大,成為推動智能交通市場以20%左右的年復合增長率高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南京金智視訊技術有限公司智能交通管理平臺產品經理盧冠祥指出:“在無法快速增加道路數量的前提下,利用科技手段實現交通的智能化管理不僅符合市場的規律,也拉動了交通領域市場的投資和建設。”
從交通安全管理系統建設情況來看,視頻監控、卡口管理、電子警察等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初步完善,經歷了行業發展初期激烈的價格戰和市場擴張,市場份額已經向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宇視、東方網力、科達等國內主流品牌及霍尼韋爾、泰科等外資品牌高度聚集,產業鏈上下游、設備商到集成商,市場格局已經趨于成熟穩定態勢。
城鎮化和汽車普及進程的加快使得城市交通系統迅速擴大,成為推動智能交通市場以20%左右的年復合增長率高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城市交通管理關鍵點強化交通安全與提升運輸效率
城市交通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劇,已經成為制約城市經濟增長、激化社會矛盾的重要因素之一,東方網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杜云鵬認為:城市交通長期面臨交通安全、擁堵、環境污染、供需矛盾等各方面問題,在城鎮化進程的推動下,將成為智能交通行業最具前景和市場空間的領域。除了擁有龐大的市場需求以外,國家從經濟、政策層面也在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在市場需求及國家推動的雙重驅動下,城市交通管理行業發展極具潛力。
強化交通安全,提高運輸效率是交通管理行業亙古不變的兩大主題。杜云鵬指出:由于我國城市經濟發達程度存在較大差距,城市交通管理發展程度不均衡,導致不同地區間的建設情況也不一樣,存在差異性特征。因此,在經濟欠發達、交通管理系統建設有待完善的地區對于基礎設備的需求量仍然較大;而經濟發達程度較高的城市,普遍面臨嚴峻的交通管理壓力,這部分地區交通管理系統建設較為完善,而每天產生的數據量十分龐大,其更多的需求在于對各類交通數據進行挖掘、共享、融合和應用等交通信息服務。
由此可見,僅僅依靠傳統的業務模式和技術產品,已經無法在城市交通管理市場站穩腳跟,目前國內部分企業已經突破十億甚至百億數據的秒級搜索,大數據的深度研判和應用成為新時代要求下企業搶奪市場制高點的重要突破口。此外,智能交通產業具有跨行業特點,因此對企業的集成能力、整合能力提出嚴峻考驗,合作和并購是企業擴大市場份額的有效方式。
高速公路更加強調準確性、實時性、高效性
相比普通城市公路,高速公路具備以下特點:1、交通流量大。一般4車道路面日通行量約為5萬輛,6車道路面日通行量則高達8萬左右,逢節假日部分路段更是高達幾十萬;2、通車里程長。京珠高速總長度高達2230公里,長深高速3585公里,連霍高速4395公里;3、行車速度快。規定行車速度在60km/h至120km/h之間。
對此,北京易華錄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智能交通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孫建宏強調:“高速公路管理應著重考慮旅客及貨物的高效集散和車輛行車的安全有序。”出于這兩大重點,高速公路的智能交通管理更加強調準確性、實時性、高效性,對于視頻監控的需求體現在縱向與橫向兩個方面。
縱向需求主要集中在視頻監控本身的技術創新。由于高速公路車流量大、行車速度快、出入口距離遠,高速公路交通管控對于視頻監控的清晰度有要求較高,就目前高速公路視頻監控系統建設情況而言,新建項目實現基本高清化,而存量高速路網還未完成升級改造,項目運維和改造升級項目不可忽視。另一方面,大量采用能夠實現事故預判,有效降低事故發生率的智能視頻監控也將成為必然趨勢。
智能交通系統涵蓋車輛控制、交通監控、交通管理等多個子系統,互聯互通是智能交通體系邁向成熟發展的必經之路,孫建宏強調了系統創新和機制創新,他指出:要通過系統創新和機制創新,落實中心與路面相互協同、部門間橫向聯動的處理機制,才能有效提高通行效率,實現交通事件的快速發現和及時救援,將事故損失和交通影響減少到最低,真正實現交通智能化。
航空機場管理系高端項目象征企業綜合實力
近年來航班延誤情況時常發生,“空鬧事件”屢見不鮮,航空安全問題一直受到政府與民眾的高度重視,機場安防管控工作一直是重中之重。泰科安防設備垂直市場銷售經理徐建華指出:“機場安全管理作為視頻監控高端市場,對產品的質量、性能、功能,甚至品牌要求都非一般行業所能堪比,這幾年我國干線機場正在加速地擴展,現在國內的干線機場改建中的數量就多達十幾個,支線機場的擴張數量就更多,整個機場行業市場蒸蒸日上。”
機場建設的高速擴張,行業競爭的加劇營造出了新的市場生態環境,因此設備供應商市場策略也發生了變化,徐建華對a&s表示:“為了爭奪市場和滿足客戶對項目高性價比的要求,供應商必須做出一定的利潤犧牲。機場項目成功建設后具有一定的示范性,代表了企業的競爭實力和整合能力,所以企業往往是不惜代價去爭取相關的項目,利潤反而不是首先考慮的要素。”可以說機場安全管理項目是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的企業之間的比拼。此外,隨著國內視頻監控產業的發展與成熟,市場價格逐漸透明,國內外設備商的差距也正逐步縮小。
極端天氣出現頻率增多、民用無人機普及影響航空環境、機場人流劇增…受新的環境因素影響,機場用戶的需求也在潛移默化地發生著變化。徐建華認為:720P、1080P在某些區域已經不能滿足監控對畫質和圖像質量的需求,未來4K及更高清監控攝像機的需求會增大,并融合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智慧型機場安全管理新應用,各個子系統跨系統平臺的兼容管理也將成為必然趨勢。霍尼韋爾安防與消防事業部中國區技術經理齊好玉也補充道:“將安防、樓控、消防、救援、貨運、旅客服務、航班信息等子系統整合到一個平臺之上,通過跨系統集成實現機場人員的整體調度。這對于集成商是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但目前市場上擁有這樣整合能力的企業還比較少,所以項目利潤可以得到保障。”
整體細分下來,霍尼韋爾建筑智能解決方案顧問何博夫認為:“機場周界入侵將是近年來機場安全管理領域非常有市場前景的技術。”他指出:除了安全環境影響下的實際需求,在政策上,國家民航局規定凡是吞吐量在1000萬以上的機場,都要建立一套周界報警防范系統。在市場需求與政策法規的雙驅動下,無疑激發了周界防范技術近期的高速發展。
產業化背后市場出現新一輪商機及隱患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國內智能交通領域發展迅速,與國外發達國家先進水平的差距明顯縮小,行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加強,整個智能交通領域已經實現了產業化。
產業化得以實現后,骨干企業紛紛選擇走資本市場,綜合實力得到不斷鞏固加強,未來的主要市場也將聚集在這些骨干企業手中,但這并不意味著新入局者沒有機會。易華錄孫建宏指出:從國家在“十三五”期間的發展戰略格局來看,智能交通產業將有兩個大的發展方向:其一是現有交通格局在橫向擴張和縱向關聯,其二是培育全新的智能交通體系。橫向擴展是指區域綜合交通將成為重點方向。縱向關聯是指依托大數據資源形成的“數據智慧”。全新的智能交通體系是指車聯網、智能駕駛等新一代智能交通產業。
另一方面產業快速發展背后,影響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隱患和風險也不容忽視。就拿PPP運作模式來說,出于減輕地方政府經濟壓力,PPP投資建設模式的出臺成為推動智能交通行業發展的引擎,它具有融資能力強、建設效率高、政府風險小和投資回報高等優點,深受政府和企業的青睞。但與此同時也有副作用,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局域性壟斷,小微企業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成長機會大幅減少,大企業的經營風險也在加大。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