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
劉多表示,去年“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這充分顯示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工業互聯網的高度重視。同時,這實際上也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實現路徑。即通過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并深化人工智能在工業互聯網各環節各領域的應用,提升工業互聯網智能化支撐能力。這樣就能為制造業構筑起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新型網絡基礎設施和平臺,為生產運營中的各種要素和裝備賦能,為研發、生產、運營和服務等賦智,支撐智能化終端產品和服務的提供,帶動整個產業全方位向“智能+”演進,幫助制造業實現制造資源泛在連接、彈性互補和高效配置,深度優化制造流程,大幅提高制造效率,促進制造業加速轉型升級,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工業互聯網進入落地深耕階段, 需要多措并舉大力推進
工業和信息化部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動我國工業互聯網由理念倡導加速走向落地深耕。自2017年11月,國務院印發《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以來,從中央到地方相繼出臺不少政策措施,包括工信部出臺了三年行動計劃,全國20多個省份發布了相關政策文件。在政策引導下,在有關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開局良好。三大核心體系全方位突破,應用滲透全面拓展,產業生態不斷完善,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聯盟會員從最開始的143家,已經達到了1027家。當前,工業互聯網對制造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正日益彰顯。但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還存在核心技術缺失、平臺競爭力不強、融合基礎薄弱等諸多挑戰,面臨不進則退、慢進亦退的巨大風險,需要有效加以應對。劉多就此提出四點建議:
第一,要持續增強網絡、平臺和安全三大體系供給能力。網絡方面,鼓勵應用新型網絡技術推動網絡化改造模式落地,在頂級節點形成的基礎上加快建設二級節點,積極開展標識行業應用推廣。平臺方面,構建多層次平臺體系,積極推進企業上云、工業APP培育,加大平臺應用普及。安全方面,全面推進國家、省、企業三級協同聯動的安全防護體系建設,將工業互聯網發展建立在安全可靠基礎上。
第二,要深化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一方面,積極組織開展工業互聯網新模式、新業態的試點示范、典型案例分享等,引導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加大應用拓展力度。另一方面,研究出臺支持中小企業應用工業互聯網的政策,著力培育一批面向特定行業、特定領域的解決方案供應商,支持公共服務平臺提供更多普惠性服務,確保中小企業能用得上、用得起工業互聯網服務。
第三,要加快工業互聯網跨界人才培養。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才緊缺是制約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重要因素。要面向工業互聯網發展需求,通過國內外聯合培養、校企聯合辦學等方式,加大復合型人才培養。依托產業聯盟、園區、院校和有條件的企業,探索建立工業互聯網應用人才實訓基地,加快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等等。
第四,要協同各方加大工業互聯網投入。工業互聯網涉及領域廣、投資金額大,單靠企業自身的力量難以滿足龐大的資金需求。需要用好、用足財政資金,加大對網絡、平臺、安全等領域的關鍵技術研究和集成創新應用的支持。要進一步發揮政策導向作用,深化產融合作,引導更多社會資本加快進入,共同促進工業互聯網持續健康發展。
發展工業互聯網, 打造平臺是核心
工業互聯網包括網絡、平臺和安全三大體系,其中平臺是工業互聯網的核心。對此,劉多做了一個通俗的比喻,平臺就如同大都市的交通樞紐,四面八方的車流、人流、物流都向這里匯聚,然后再走向四面八方。工業互聯網平臺就是工業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連接樞紐,以網絡為支撐、以數據為驅動,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貫通設計、生產、流通、物流、銷售等諸多環節,促進一二三產業、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有點類似于現在的消費互聯網,也是以平臺為核心。例如,大家都知道,微信是社交網絡平臺,淘寶是電子商務平臺,這些都是消費領域的平臺,實現消費者連接,工業互聯網平臺更多地表現為供給側平臺,實現生產者連接,只是連接更加復雜、更加海量。工業互聯網平臺與消費互聯網平臺一起,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
對于報告提出的“攜號轉網”,劉多認為,攜號轉網是全球趨勢,全球80多個國家級已經把號碼攜帶作為一項基本業務來提供。號碼攜帶我國已進行了多年實驗。現在,手機號碼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手機號碼了,它成為人們身份的ID標識,其實現在的移動通信應用都是拿手機號碼作為ID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攜號轉網”政策,一個用戶要去改號碼,會給他帶來太多的不便,不符合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