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交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各項工作已逐漸落地,標志著科創板開閘。從科創板上市重點推薦的領域來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制造、新材料等領域的企業相對較多。
根據創科板的規則,其針對的是成長性科創企業,包括2017年科技部公布的獨角獸企業、符合科創板標準的新三板企業以及正在接受券商輔導的企業三大類。
只要企業的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40億元,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準開展二期臨床試驗,即使沒有盈利也可申請上市。可見醫藥行業企業上市條件大大放寬。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新三板共有60家公司市值超過40億元。其中,合全藥業、君實生物、之江生物等市值皆在40億元以上,且是符合上述要求的新三板頭部企業。
而科創板設立后,創新藥企可以選擇的融資通道增加,有助于企業進一步做好新藥研發工作。同時,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醫藥產品得到更多的價值挖掘和認知。另外,受益于產業轉移、政策利好及本土創新研發熱潮,研發外包行業規模將大幅增長。
據統計,今年以來,共有22家新三板掛牌公司發布了上市輔導公告,一些掛牌時間較早的新三板企業陸續出現在名單中。
業內認為,科創板的加速落地使得許多質地良好的掛牌企業產生轉板的想法,加快了宣布上市輔導的速度。
除了藥企上市條件放寬以外,創科板的另一亮點則是板塊內將進行注冊制試點。既堅持強制性信息公開披露原則,發行人申請發行股票時,必須依法將公開的各種資料完全準確地向證券監管機構申報。
按照規定,企業上市由上交所審核、證監會注冊。目前初步預期的審核周期在6-9個月,證監會在上交所審核通過后20個工作日內完成注冊。注冊制試點有利于提升企業注冊發行上市的效率。
另外,科創板新版規則定稿縮短了科創企業上市申請失敗后再次提出申請的時間。將原先《征求意見稿》中證監會同意注冊的決定有效期6個月提升到了1年,這也將利好申請失敗的企業再次申請。
針對50萬投資門檻條件,有投資者認為,投資門檻過高,應該提高投資年限,降低資本;也有人認為門檻還需提高。
根據統計,目前A股市場符合條件的個人投資者約300萬人,加上機構投資者,交易占比超過70%。業內認為,這一門檻能夠兼顧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和科創板市場的流動性。
當下,科創板“如箭在弦”,市場各方都在期待和備戰中。目前,有證券機構預計,科創板或于2019年7-8月開板。
對于頭批科創企業上市的時間,不少人猜測頭批科創企業會在今年下半年前正式登陸科創板。也有業內表示,大概率會在7月~第四季度前,而頭批上市的科創企業數量大概會在30家左右。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