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制定發布了《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物流樞紐建設正式成為一項國家戰略,并鼓勵企業共同推進這項戰略。菜鳥網絡方面介紹,該平臺積極響應國家戰略,通過先行先試的方式,從5年前開始探索打造物流骨干網,將與國家物流樞紐戰略全面對接,加快“全國24小時,全球72小時必達”。
業內人士稱,中國物流業已經形成“一張菜鳥骨干網+中國郵政和7家快遞上市公司+N家物流生態企業”的“1+8+N”全新行業格局。其中,1和8、N是完整一體,協同共享,共同建設骨干網。
菜鳥骨干網響應國家樞紐戰略先行先試
兩部委發文稱,到 2025 年,目標是布局建設 150 個左右國家物流樞紐,基本建立以“干線運輸+區域分撥” 為主要特征的現代化多式聯運網絡,500 公里以上長距離公路運量大幅減少, 各種運輸方式銜接更加緊密, 與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深度融合,對實體經濟的支撐和促進作用明顯增強, 推動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 GDP的比率下降至12%左右。
菜鳥方面表示,與國家戰略一致,菜鳥骨干網從2013年起步建設,采用的也是“樞紐+通道+網絡”的方式。這張骨干網不僅僅是打造物理設施,更通過智能技術對物流行業進行了數字化升級。
截至目前,菜鳥已經形成全國七大區域樞紐+數百個區域倉、城市倉+城市配送網絡+末端驛站布局,包括華北、華東、華南、華中、西南、西北、東北等。在每個區域的城市之間,又形成了大節點帶動小節點的行業示范效應,各類樞紐分別承擔了倉儲、轉運、進口保稅、出口集貨等不同的物流功能。
以華東區域為例,截至2018年,菜鳥在上海、杭州、寧波、嘉興、紹興、金華、南京、無錫、蘇州等地均有區域性和城市性的物流樞紐設立,為物流模式創新提供了基礎,大大縮短了配送距離,帶動“江浙滬包郵”開始向更高水平的“分鐘級配送”邁進。
數據顯示,菜鳥的物流樞紐布局與區域經濟發展程度高度一致,成為中小企業參與商業貿易的基礎設施。2018年,全國包裹發貨量最大的城市分別是廣州、金華、上海、深圳、杭州、蘇州、溫州、泉州、北京、東莞。其中廣東和浙江各占3席,北京、上海、江蘇、福建各占1席。
菜鳥樞紐布局也與城鄉居民消費升級的分布趨勢高度一致,為滿足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更多便利。2018年,全國包裹收貨量最大的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杭州、重慶、蘇州、成都、東莞、武漢。菜鳥在這些區域均有物流布局。
IoT等前沿技術打造菜鳥骨干網樞紐
“ 骨干網的樞紐不僅僅是個物理設施,更是數字化的、智能的。”菜鳥方面介紹, IoT、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等前沿科技已經被應用到物流樞紐當中。
其中江蘇無錫樞紐是IoT未來園區的樣本間,在2018年進行了全面技術升級。通過“讓每一個設備都有傳感器”,一部手機就可以輕松管理整個物流園。這里也設立了亞洲最大的機器人倉庫,近700臺菜鳥“小藍人”可以晝夜不停工作。
在嘉興,全自動流水線把“人找貨”變成了“貨找人”。在杭州,菜鳥為圓通打造的350臺智能分撥機器人,三天就可以繞地球一圈。
在快遞轉運中心的樞紐場站,菜鳥的“物流天眼”讓攝像頭學會了思考,從簡單的監控回溯,變成了實時查看、動態運算、智能管理的“眼睛”。
類似的機器人、機械臂、立體倉庫、自動流水線,已經在廣州、惠陽、南京、天津、成都等全國各地的物流樞紐中推廣使用。
從電子面單到智能分單,從秒級通關到機器人倉,從物流天眼到無人駕駛,從掃臉開柜到語音助手,IoT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正在成為物流骨干網的大功率引擎。
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副會長王繼祥表示,中國經濟社會已進入數字化時代,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建設也要通過數據來驅動網絡運營,實現實體的物流物理網絡和虛擬的物流數字網絡“軟硬結合”,有自己的數字孿生體。
菜鳥骨干網連接海陸空立體物流通道
2018年除了物流樞紐,菜鳥骨干網在快遞、倉配、城鄉末端、跨境、同城和即時配送等關鍵物流通道的建設上也有一系列投入,利用技術和快遞物流行業形成了緊密的聯合,成為新物流領域的領軍者。
例如在快遞板塊,阿里巴巴和菜鳥今年以13.8億美元的規模投資了中國領先的快遞公司中通快遞。中國快遞企業已經誕生了中通、圓通、申通、韻達、百世、順豐、德邦等七家上市公司,每天承運的快遞量超過了1.3億件,其中大部分來自阿里巴巴生態,菜鳥電子面單為這些快遞業提供了超過8成的基礎技術服務,完成了中國快遞包裹的數字化。
此外,菜鳥在骨干網的末端環節今年有重大進展。三通一達、百世共同投資了菜鳥驛站,為這一新型末端服務網絡帶來了更大的未來空間。數據顯示,菜鳥驛站單日處理包裹的峰值已經超過了1000萬件,成為快遞服務的有效補充,為消費者提供了多元化、可選擇的最后100米服務。
在同城配送和分鐘級配送方面,菜鳥裹裹成為有力抓手,有效協同快遞公司的同城運力和菜鳥點我達等即時物流運力。今年淘寶雙12期間,菜鳥推出的“淘寶速達”為商家打開了“同城當日達”的新姿勢,斬獲新的市場空間。“網上下單 樓下發貨”的門店發貨模式,可以在30分鐘內進行全生活場景配送,成為分鐘級配送的典型。
在倉儲和落地配方面,菜鳥骨干網打造了天貓直送,可以在1600多個區縣提供當日達和次日達。再加上農村物流網絡遍及700個縣、近30000個村點。跨境物流網絡連接了6個世界級樞紐、貨通224個國家和地區。一張全球智能物流骨干網的雛形已經在2018年誕生。
業內人士:骨干網引領“1+8+N”行業格局
業內人士稱,從骨干網的協同效應、天量規模和極致效率上看,菜鳥已經驅動中國物流業形成了 “1+8+N”全新行業格局。
“1”是菜鳥牽頭打造的一張物流骨干網,菜鳥起到“智慧大腦”的作用;“8”是中國郵政,以及中通等7家快遞上市公司,他們作為行業龍頭,承擔了包裹運輸和配送;“N”是包括倉儲和落地配、即時物流、物流科技公司等在內的物流生態企業。“1+8+N”共同構成了面向未來的物流基礎設施。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際剛認為,菜鳥提出的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對接了國家物流戰略,助力了物流強國建設。智能物流骨干網有兩個定位是準的,一是智能,二是骨干。智能物流骨干網是構建強大智能綠色國家物流系統與全球物流體系的組成部分,是物流現代化的先導力量,這一巨大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加強資源整合能力。
“1+8+N”的骨干網新格局,也在給全球物流業帶來示范。菜鳥在短短半年間,就在杭州、香港、吉隆坡、迪拜、莫斯科等地陸續推進eHub超級樞紐布局。
在樞紐之外,菜鳥與阿聯酋、新加坡、埃塞俄比亞、空橋等航空公司合作,建立了通達的空運網絡。海運網絡也不斷拓展,家具等大件商品也可以運到澳洲等地,僅今年雙11期間就實現了“千柜出海”。
隨著全球各國、各地區紛紛對智能物流骨干網投下歡迎票,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認為,未來十年中國最有可能成為全球基礎設施的將是高鐵、移動支付和智能物流骨干網。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