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沒去過西藏,也應該有不少人聽說過青稞,作為藏族人民的主要糧食,它還被制作成糌粑、青稞饅頭、青稞奶茶等食品進行食用。隨著現代化的到來,有著上千年歷史的青稞逐漸跟上時代步伐,開始出現利用農機設備進行全程機械化生產、利用食品機械設備進行多樣化深加工的新局面。
種植收割全程機械化試驗進行時
使用傳統種植方式時,需要先整地、施底肥,在3月中旬將青稞種子播種下去,之后需要查苗補苗、疏密補缺、破除板結、鋤草等,待到收獲時節,不及時收獲可能會影響產量及儲藏品質。過程繁瑣、工作量大,但青稞的出苗率及長勢卻還不高。當前西藏在多地開辦試驗示范基地,引進大型新式農機,嘗試青稞生產機械化。
據了解,西藏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農機站就擁有旋播施肥機、深松整地機等多種大型農機,可為山南市乃東區、隆子縣和扎囊縣等地開展試驗示范和推廣提供設備幫助。從試驗示范的效果來看,項目區使用新機具實施新技術效果明顯,平均整合了深松、耕地、整地、施肥、鎮壓、起壟等3—4道工序,減少了拖拉機進地次數,降低作業成本五成以上。并且從出苗效果來說,明顯好于傳統作業方式。
深加工日漸深入多條生產線上馬
上月底西藏日喀則就有青稞深加工產業園區項目一期竣工試運行并舉行剪彩儀式。項目建立1000噸/年青稞復合酵素綜合深加工生產線、青稞精釀啤酒生產線等,預計可以將青稞加工制成精釀啤酒、青稞燕麥片、青稞復合酵素液等深加工產品。據悉,這一項目的投運同時也能推動當地扶貧產業的發展,為當地脫貧產業提供更多選擇。
青海同樣是青稞的產地之一,當地決定對青稞進行產業化升級,強化科技支撐,不斷提高青稞產量和提升品質,穩步提高青稞的供給能力,牢牢鞏固青稞作為藏區主糧的地位,確保青藏高原藏牧民的糧食安全。
為實現這一目標,青海計劃開展并加大青稞飼料化利用程度,利用飼料粉碎設備、飼料顆粒機械等加強青稞秸稈的飼料化利用,促進青稞“春放牧、秋收糧、冬補飼”結構的完善;同時立足青稞的資源稀缺性和營養健康性,發展精深加工,達到青稞的多元化利用,推動青稞產業走“高值農業”發展道路。
據了解,青稞主要產自中國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我國西部地區,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較為落后,加快青稞產業機械化步伐,推動深加工品類加速產出將對這些地區的經濟有一定帶動作用。在社會各界關注扶貧產業發展的當下,食品機械相關企業還需瞄準這一產業的發展前景,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發創新,助推青稞產業加速發展。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