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商務部發布的《2017年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末,全國共有零售藥店453738家,藥品零售連鎖企業5409家,下轄門店229224家,零售單體藥店224514家,其中,中小連鎖的門店數約占70%左右。
另外,根據智研咨詢發布的《2018-2024年中國零售藥店行業競爭現狀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顯示,藥店行業增速基本穩定在10~13%之間,增長穩健,近年來受醫保控費影響,增幅有所放緩但整體保持穩定,約在9~13%之間。預計未來藥店行業將長期景氣。
不過,行業過度競爭必然會導致市場洗牌,根據“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未來必有一批藥店消失。而且從目前的政策形勢來看,大批藥店將加速退出市場,其主要政策原因如下。
GSP標準提升
2015年,新版GSP推行,其中,對藥店的信息化管理、冷鏈管理、執業藥師配備等都明確提高了要求。
例如,在執業藥師配備方面,要求無執業藥師不能開店,這意味著藥店的成本將大大增加。
另外,在藥品信息化管理方面,提出了許多新的規定。例如,具體要求相關企業建立包括局域網、信息平臺、數據組成的計算機系統,以滿足電子監管的實施條件。同時,對計算機管理的設施、網絡環境、數據庫及應用軟件功能要求都進行了著重規定,以使監管流程更加完善和便于實現事后追溯。
在此背景下,大批小型的藥店面臨退出危機,流通行業集中整治也加速了該進程。
兩票制+營改增壓縮單體店
兩票制和營改增的推行下,傳統的中小型過票企業將被打壓,這也攔截了大量單體店和小連鎖從中低價采購(不提供發票故低價)的渠道,使得很多原來為了過票流向單體和中小藥店的OTC產品開始轉向終端推廣能力強的連鎖藥店。
醫保定點審批轉為備案制
為進一步規范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藥機構協議管理工作,目前我國多地已經發布通知,簡化辦事流程,要求實施醫療機構醫保定點備案制。業內表示,醫保定點審批轉為備案制,則意味著龍頭異地擴張加速,地方保護主義削弱,這也將也加速淘汰單體店和小連鎖。
分級管理制度建立
11月23日,商務部印發《全國零售藥店分類分級管理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到2020年,全國大部分省市零售藥店分類分級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到2025年,在全國范圍內統一的零售藥店分類分級管理法規政策體系基本建立。
其中規定,一類藥店可經營乙類非處方藥;二類藥店可經營非處方藥、處方藥(不包括禁止類、限制類藥品)、中藥飲片;三類藥店可經營非處方藥、處方藥(不包括禁止類藥品)、中藥飲片。
業內表示,隨著藥店分級分類管理的逐步實施,藥店的經營范圍必將受限,過去靠銷售保健品等高毛利營銷模式已經行不通。此外,整體銷售占比很大的處方藥銷售在分級分類管理政策實施后,一類藥店會被直接取消銷售資格。
預計,未來將有一批藥店會因為生存不下去而關門或賣掉。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