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在北京召開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新聞發布會。會上消息,從明年5月20日起,中國將開始使用新修訂后的國際單位制。
具體背景來看,11月16日,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在法國巴黎召開,會上通過了關于“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
根據決議,質量單位“千克”、電流單位“安培”、溫度單位“開爾文”、物質的量單位“摩爾”等4個SI基本單位的定義將由常數定義。這也意味著,2019年5月20日以后,這些基本單位將被常數定義,例如,不再使用“千克”,改為符號為h的普朗克常數。
業內表示,SI重新定義一旦生效后,對于科研人員以及相關產業、人們日常生產生活而言改變不大,但對于部分行業,例如制藥行業而言,將會發生重大變革。
其一,計量單位重新定義以后,將解決依靠實物基準逐級傳遞的計量模式下費時費力、效率低下、誤差大等問題,產品制造的全過程將變得更準確和更容易控制,這也將有利于促進藥品質量的提升和節能減排。
例如,在生物醫藥領域,工作人員可以準確測量單個細胞內某種物質的含量,并根據病人的實際需要,制定更加精確的藥物劑量。
同時,精準的產品制造保證,將為當前的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革命插上一雙飛翔的“翅膀”。
其二,重新定義或催生新的測量方法和測量設備,測量設備行業迎來新一輪創新改革,這也將為我國實施“科技強國”戰略,走向制造工業強國的道路帶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
例如,在制藥行業中,一些藥品檢測設備面對重新定義的計量,也需要進行調整和改革,這對于檢測市場而言面臨著新一輪的洗牌,具備一定創新改革能力,并且能夠先搶占市場的新型檢測設備企業將獲得更大的發展機遇。
其三,測量更精準后,將促進制藥市場競爭更公平、實現精準醫療、進一步促進節能環保工作,惠及制藥行業以及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
藥品的穩定性和準確性得到提升,藥品的質量也更安全,制藥行業之間面臨著更公平的競爭,同時這對于患者而言,藥品的安全性提高,患者服藥也更放心。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司長謝軍表示,我國目前獲得國際互認的校準和測量能力已躍居全球第三、亞洲第一。我國已獨立建立了基于新定義的千克復現裝置,并成功研制了真空質量測量和質量標準傳遞裝置,可以保障未來我國質量量值與國際等效一致。
另外,謝軍還表示,為抓住此次變革帶來的歷史性機遇,我國將強化計量量子化戰略研究,并制定量子化時代的中國計量發展新規劃。
從長遠來看,我國如果能夠抓住這次計量變革,并推進計量管理模式,構建先進的測量體系,將有利于提高國家的競爭力,充分發揮計量的國家資源戰略作用。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